北郊1936年

影片看点

  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继处女作《放牛班的春天》之后再次演绎合唱团的故事, 怀旧的情绪,热情洋溢的人物,竖立起了一座法式平民电影的丰碑,甫一上映,再创票房佳绩。   本片发生的背景为1935年至1937年的法国。当时正是法国“人民前线”(popular front)运动高峰时期,法国国际工会(SFIO)第一次带领工人阶级取得了国家的合法政权。在一批社会主义积极分子的领导下,当时的法国社会上上下下开始了一系列的工人权益斗争运动。劳资关系变得空前的紧张。在普遍的罢工和呼吁改革的压力下,许多工人确实得到了福利及待遇的提高。但是,在很多地方,工人的待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因为工厂的倒闭以及当时的经济大萧条而陷入了更加艰苦的境地。   本片的主人公剧院舞台经理辟谷(杰拉尔·朱诺饰演)便是深受打击的一位。而祸不单行的是他的老婆也在这个时候背叛了他,跟着别的男人跑了,只留他和儿子相依为命。谁知,儿子因为上街拉手风琴卖艺,自己指控无抚养能力,儿子也因此被行政机关强制带走。同时,辟谷所在的剧院也被当地的官员查封,他彻底的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若是辟谷在这个时候选择一死了之故事也就没什么说的了,戏剧性的是他在遭受打击之后并没有选择就此沉沦,相反他重新鼓舞了斗志,并且想要自己组织一场戏剧演出以此来振奋自己的生活。于是他找来了同样已经失业的古怪的歌舞男杰克·杰克特和理想主义的革命青年埃米尔。随后他们开始自己动手修缮了破败的剧院,组织了一群失业青年来共同加入他们。并且还意外的找到了色艺俱佳的女演员杜丝。所有参加这场演出的人都没有收到任何的报酬,可是大家的热情同样十分高涨。因为这场演出,让许多人的生命中重新有了希望。

  • 《北郊1936年》:《北郊1936年》:蹉跎岁月,万事如歌2个月前
    文/公元1874年 虽然《北郊1936年》在导演、演员,甚至题材和叙事风格上都与伟大的《放牛班的春天》一模一样,但法国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特执导的这部作品,由于舆论的压力压倒了成功的作品。 《放牛班的春天》就像导演以无尽的情感和温柔的怀旧目光看着过去,而《北郊1936年》则是导演对旧时代法国社会的扎实分析和剪影。 《北郊1936年》不像《放牛班的春天》为了怀旧而有意识地回避时间的痕迹,选择将故事设定在过去的时代;相反,《北郊1936年》严格遵循时间,从片名开始带领观众来到法国。那一年充满希望。在法国,1936年是议会改组的一年,政府由工人阶级领导,老百姓有了话语权,整个社会管理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年,法国人开始懂得什么是国家主人,什么是八小时工作制,什么是带薪假期;今年法国开始举办戛纳电影节;今年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初步形成,纳粹在欧洲正盛,二战爆发前硝烟逐渐燃起。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北郊1936年》并没有从一定的高度和所谓的伟大视角观察整个法国,而只是观察法国巴黎北郊的音乐剧,即平民聚集的新区。许多人物的故事展开。故事讲述了一家濒临破产的音乐剧院的前后台工作人员以及他们在建造剧院过程中所经历的悲欢离合的故事。这群人中,有的已经与妻子离婚,只希望与儿子继续生活;有的已经与妻子离婚,只希望与儿子继续生活;有的热衷于革命,希望通过改造音乐厅来报仇;有的希望重新回到舞台,给人们带来很多欢笑,有的从乡村来到巴黎希望利用这个舞台成为人们期待的歌手。这座位于法国巴黎北郊的名为Chansonnier的音乐剧院,代表了那个时代法国下层人民的真实写照。克洛维斯·科尼拉、皮埃尔·理查德和杰拉德·朱诺分别饰演不同性格的影片主角。三人精湛的演技为全场观众撑腰。喜欢这部剧的人一定会来的。这部电影很棒;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擅长营造的老法式都市风格是一大亮点。更令人难忘的是影片中无处不在的手风琴配乐。莱因哈特·瓦格纳为歌曲《北郊1936年》创作的音乐充满了怀旧的基调和当时的风格。此外,如同电影中的戏剧一样的戏剧也是一大亮点。皮埃尔·理查德本人就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喜剧演员,他在电影舞台剧中的表演也算是真正的表演,虽然单独来看,《北郊1936年》的舞台表演也非常有观赏性。影片的片名“北郊”对于法国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20世纪30年代和1940年代是巴黎城市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年代。随着城市工业化,巴黎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原来的荒野逐渐变成了低收入人群居住的市场。这种情况有点类似于我们改革开放后各地的城乡一体化。部门。当时,这种混合用途的新住宅区被称为“Faubourg”,但如今该名称已改为“Banlieue”。所以,《Faubourg 36》是一个只属于那个时代的名字。如果我们看看今天的法国郊区,我们能看到的电影名字就只有类似《Banlieue 13》(中文翻译《暴力13街区》)。导演在片名中使用“Faubourg”一词,其实已经告诉了法国观众:这部影片所描绘的时代已经逐渐远离我们。如果你忘记了,不妨通过这部电影来刷新你的记忆;以及其他国家 这部电影也是观众了解旧法国的一扇窗户。北郊这个地方住着什么样的人?在这个社区里,有工厂的工人,有走在街上的杂货商,有菜市场的小贩,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还有为这些人提供娱乐的电影院。 。他们都是法国社会金字塔最底层的成员。富人和贵族并不把北郊当回事,而生活在巴黎市区的中产阶级也只是认为北郊就是这样。这个地方充满了暴力、犯罪和贫困。法国左翼联合政府“人民阵线”控制议会并获得话语权后,北郊等社区的居民首次走上政治舞台。影片试图向观众展示当时北郊居民的样子。面对时代的变迁和政治身份的变迁,他经历了许多的作为。导演并不想在这里严肃地表达这些故事。相反,他采取了更为独特的方式,以香颂戏剧为核心。他通过剧院的衰败和重组以及主要人物的命运,带出了整个二战。前法国社会的结构。 《北郊1936年》这是一部励志电影的风格,但从导演的角度来看,当然不是励志那么简单。这部电影有黑色喜剧、戏剧、音乐剧等多种风格。由克里斯托夫·巴拉特执导,不同风格的混合相得益彰,不会让观众感到格格不入。或许是因为《放牛班的春天》的成功,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对《北郊1936年》的内容选择更加严格,故事也变得更加复杂。政治与时间的边界与音乐厅重建的线平行叙事勾勒出与《放牛班的春天》完全不同的氛围。在常年上映艺术电影较多的法国,导演研究电影语言的情况并不少见。许多稀奇古怪、无聊的电影层出不穷。看来,在这个充满浪漫情怀的国家,各国电影品味也大不相同。特立独行。但很少有导演像克里斯托夫·巴拉蒂那样充满怀旧之情,能够创作出令国内外大多数观众欣赏的作品。出生于巴黎音乐学院的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在他的两部电影中展现了他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创造故事或通过音乐教人。颓废的老师可以重拾斗志,也可以帮助对生活没有希望的普通人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音乐在他的两部作品中都不占主要地位。无论是《放牛班的春天》还是《北郊1936年》,音乐都是故事的明星,推动着主角和故事前进,也捕捉到了交集的瞬间。走进了大众的心里。 《北郊1936年》就像导演歌颂时间的酒歌。在这部电影中,这首歌充满了力量。它可以安慰失意无助的人,也可以使人欢歌。影片的最后,主角时隔多年重返剧场。音乐不再了,老朋友也不复存在,时间变了,一切都变了,恍惚中我们不见一个怀旧的人在思念着过去。感伤的相反,这位著名音乐家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和掌声,而在铺满雪花的广场上,父亲等待着儿子的归来。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祥和,主题音乐的旋律此时轻柔地奏响。也许导演想告诉观众:蹉跎的岁月里,一切都可以如歌。

猜你喜欢

同类型

  • 1080P
  • 1080P
  • 1080P
  • HD中字
  • 1080p
  • 第20集
  • HD中字
  • HD中字

同主演

  • HD
  • HD中字
  • HD
  • HD中字
  • DVD中字
  • DVD中字
  • 1(超清)
  • HD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