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劫之后其四:最后的不公正

  • 纪录片
  • 220分钟
  •   地点:特莱西恩施塔特,一个独特的被阿道夫·艾希曼称为“模范集中营”而宣传的地方,隐藏着其真实面目

影片看点

  地点:特莱西恩施塔特,一个独特的被阿道夫·艾希曼称为“模范集中营”而宣传的地方,隐藏着其真实面目——毒气室前的最后一步而误导着世界和犹太人民。一个男人:本杰明·穆勒斯坦因,特莱西恩施塔特犹太议会的最后一任主席,被流放的落难英雄,从1938年至战争结束期间被迫与艾希曼日复一日地谈判,而到了艾希曼被审判之日却甚至没有被传唤作证,尽管他无疑是最了解这位纳粹死刑执行者的人。距离《浩劫》超过二十五年,克劳德·朗兹曼的新作展现了纳粹大屠杀鲜为人知却意义重大的一面,并前所未有地揭示了“最终方案”的起源。   A place: Theresienstadt. A unique place of propaganda which Adolf Eichmann called the "model ghetto", designed to mislead the world and Jewish people regarding its real nature, to be the last step before the gas chamber. A man: Benjamin Murmelstein, last president of the Theresienstadt Jewish Council, a fallen hero condemned to exile, who was forced to negotiate day after day from 1938 until the end of the war with Eichmann, to whose trial Murmelstein wasn't even called to testify. Even though he was without a doubt the one who knew the Nazi executioner best. More than twenty-five years after Shoah, Claude Lanzmann's new film reveals a little-known yet fundamental aspect of the Holocaust, and sheds light on the origins of the "Final Solution" like never before.《浩劫之后其四:最后的不公正》上映于2013年的电影,由克洛德·朗兹曼执导,编剧 克洛德·朗兹曼,这部电影豆瓣7.2分,

  • 《浩劫之后其四:最后的不公正》:我的犹豫说明了一切1年前
    浩劫之后其四:最后的不公正

    我的犹豫说明了一切小时,300多个小时的素材,五年的剪辑,前后一共11年。朗兹曼曾说过:“如果有三千多人因为我的电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这件事就结束了。”显然他低估了这些作品的影响力。这件事已经离过去不远了。《大灾变》之后,朗兹曼电影作品的每一次放映都如同一场葬礼,所到之处都掀起无边的景象。无休止的讨论。2013年,朗茨曼的另一部犹太题材纪录片《最后的不公正》在戛纳上映,尽管人们事先就知道,观看这样一部放映时间近四个小时、叙事内容极其沉重的电影,对身体和心理都有一定的要求。负担能力非凡,但放映现场仍然爆满。压倒一切的力量从1974年起,朗兹曼就开始拍摄《浩劫》,这11年间获得了很多令人惊叹的素材。但由于表达的主题,还有很多未在《浩劫》中展现的事实有待揭晓。之后,兰兹曼拍摄的犹太题材纪录片《查哈》、《活着的通道》、《逃离索比堡》、《[光明与影子》、《[卡斯基报告》可以说弥补了《浩劫》、《最后的冤案》留下的“遗憾”。为什么他如此痴迷于拍摄犹太主题纪录片,这是兰兹曼至今仍在问自己的一个问题。也许正如他所说:“我是犹太人,这是我生命中压倒性的力量。”朗兹曼对犹太历史记忆的痴迷不再只能用感情或社会使命感来解释。背后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情感,任何言语在这种情感面前都仿佛失去了力量。《最后的不公正》的开头,有一个长达四分钟的副标题,密密麻麻的文字卷轴缓缓滚动,一边介绍着要叙述的故事背景,一边记录着朗兹曼触及真相的过程。旅途充满悲伤。其中一人说道:“在漫长的采访过程中,第一次被泄露的真相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时不时浮现出来。我知道我是唯一记忆的守护者,但我也遭受了拍摄中。这部电影带来的麻烦让我感到害怕。”但朗兹曼仍然展现了这些真相,真诚地向观众表达了他的历史理解和哲学反思。尽管纪录片研究者对朗兹曼的记录风格众说纷坛,但就《最后的不公正》而言,它拒绝了史料的积累,取而代之的是朗兹曼私人的精神诉求,这是我们无法与具有浓厚国家意识形态的【普通法西斯主义】相比的。。前四分钟的黑暗过后,这位九十多岁的老人站在通往死亡集中营的铁轨上,手里拿着十几页手写的手稿,对着镜头讲述了当时那里发生的事情。影片长度的一半(另一半是当事人的采访记录)。在这种带有强烈个人情感的叙述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位老人所面临的敌人是多么强大。全人类的邪恶与他站在对立面。他的一击,他们正在一步步粉碎他伸张正义的一线希望,直到他生命的终结。好像有一个小镇,这样的长篇纪录片,没有可供观看的电影语言,仅靠叙述者对镜头的旁白,以及那些历史遗迹的慢动作展示,能支撑什么是沉重的事实。第一个镜头中朗兹曼站立的地方叫特莱西恩施塔特,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小镇,也是一座建于18世纪末的要塞城镇。如果你翻看1940-1942年间充当纳粹喉舌的报纸,你会发现诸如“安静祥和”、“幸福”、“希特勒送给犹太人的礼物”等词语。但事实上,这个小镇却充满了谎言。不仅上下文与事实不符,而且也是一种事实欺骗。这个所谓的“模范犹太区”是一个用于表演的住宅区。英国一位喜剧演员曾开玩笑地说:“似乎有一个小镇的灵感来源于‘好像’的哲学解释,‘好像’有一个小镇,‘好像’有咖啡,‘好像’有工作,‘好像’如果'有肉”。这都是编造的,简单地说“把犹太人送到特莱西恩施塔特”而不是“把犹太人送到奥斯维辛”。《最后的不公正》的主题是揭露发生在特莱西恩施塔特的悲剧。但德国人保守秘密非常严格。这些“完美谋杀”是“毁灭”的毁灭。甚至没有一张在河岸或田野里被处决的人的照片。不过,缺乏令人信服的史料对于朗兹曼来说并不是损失。与其向观众呈现冰冷的照片,不如情感化,利用朗兹曼本人朗读目击者的文字记录,补充事件现场的景观,帮助观众完成一场想象中的事件还原。与阿兰·雷奈作品《夜与雾》时长仅半小时、历史镜头与当代致敬镜头混合的作品相比,《最后的不公正》显然要宁静和深刻得多。每当故事发生的地点到达小镇的某个地方时,镜头就会慢慢地放大到废墟上。这些场景因其地处偏远而被赋予了一种情感,而现在的情况也与当时相似。影片经常采用360度的横向移动,镜头扫过这些荒凉的田野、静静流淌的河流和杂草丛生、无人照管的墓地,传递出一种纪念和哀悼之感。你在罗马快乐吗?[大屠杀]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没有个体灵魂的群体。这个群体的灵魂不是被朗兹曼剥夺的,而是被纳粹剥夺的。而在《最后的不公》中,唯一接受采访的叙述者、特莱西恩施塔特最后一位犹太长老——本杰明·穆勒斯坦在影片中被立体地展现为一个特殊的个体,或者说,他的多重人格成为一面镜子,折射出他的性格。人性的复杂性。特莱西恩施塔特有三位杰出的犹太长老,按时间顺序依次是雅各布·埃德尔斯坦、保罗·埃布斯坦和本杰明·穆勒斯坦,前两位被处决。战后,他们被贴上了“同谋”的标签,但根据穆勒斯坦的说法,他们是一群试图掌握弦的“木偶”。我们在朗兹曼的叙述中肯定了这一说法。他列举了大量的事实来证明三位长老的行为确实对那些处于危险之中的犹太人有利,所以不能用AI来形容。艾希曼的“平庸之恶”(尽管阿伦特的行为仍然是对艾希曼的误读)被强加给三位长老。穆勒斯坦作为唯一幸存的参议员,心中充满了仇恨。战后,他本可以轻易逃脱,但他却因为“有话要说”而选择被捕入狱,并被判与纳粹勾结罪名成立。被告穆勒斯坦在监狱里度过了18个月,最后被流放到罗马。尽管他的“罪行”在《最后的不公正》中被怀疑被“粉饰”,但兰兹曼却多次从种族意识的角度质疑穆勒斯坦。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朗兹曼集中精力向另外两位长老展示大量事实,以展示他们面对纳粹时的勇敢,但他对幸存下来的“精明的实用主义者”却毫不留情。全片最有趣的部分就在这里。朗兹曼提出了诸如“你看似在帮助犹太人,但实际上是在保护自己,对吗?”等问题。当我感觉不到这是一个受苦的地方时”,镜头拉近特写,我们从穆勒斯坦的面部表情中感受到逃避、不安和焦虑的情绪。确实不可否认的是,穆勒斯坦笔下的他确实在某些时刻会做出自我保护的举动,并常常沉迷于权力给他带来的满足感,但这些弱点是我们所有人类所共有的。在向人们展示了穆勒斯坦复杂的人性之后,朗兹曼仍然引导我们不要责怪这个仍然有良知的悲剧人物,正如朗兹曼在最后所写的那样,“他的证词极其珍贵,他不是说谎,他是在讽刺、斥责”敌人和他自己。”这让人想起影片中穆勒斯坦接受采访的第一个镜头。这是一个长镜头,画质相当粗糙。眼前是1975年的罗马,一个苍老而有力的声音感叹道:“罗马,真的。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不是吗?我想罗马不需要我去欣赏它的美丽。”另一个声音问道:“那么你在罗马快乐吗?”时间静止了片刻,那个声音回答道:“我的犹豫说明了一切。”(发表于2015年5月中旬《看电影》)转载请注明出处

猜你喜欢

  • 1080P
  • 1080P
  • HD中字第02集
  • HD中字
  • 1080P
  • 1080P
  • 1080P
  • 1080P

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