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朗道:退变

影片看点

  一个苏联秘密研究所将科学与神秘实验结合起来,创造出理想的人类。这项研究涉及所有工作人员:享有特权的量子物理学家、克格勃官员、边缘厨房工作人员和政治激进的测试对象。研究所的居民发现自己陷入了深刻的生存危机,被迫走向悲惨和暴力的结局。《列夫·朗道:退变》上映于2020年的电影,由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伊利亚·佩尔米亚科夫执导,编剧 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伊利亚·佩尔米亚科夫,相关饰演分别有 Vladimir Azhippo、Dmitry Kaledin、Olga Shkabarnya、Alexei Blinov、Viktoria Skitskaya、Maksim Martsinkevich、Zoya Popova、Alina Alekseeva、Alexey Trifonov、Kristina Voloschina、Nikita Nekrasov、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Romeo Castellucci、Adin Steinsaltz、瓦莱里·切斯普拉诺娃。这部电影豆瓣7.0分,

  • 《列夫·朗道:退变》:退变:从纯粹的理想主义到虚无主义的跌落1年前

    《列夫·朗道:退变》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观看6小时的电影?更深入一点,为什么要花6个小时来拍摄?从更深层次来说,什么是电影?是否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形式?

    列夫·朗道:退变

    无论如何,《列夫·朗道》系列正在突破或挑战人们对电影的认知——超大规模的制作、超长的拍摄周期、非常规的拍摄方式。都是眼珠子。但需要注意的是,观众在面对一件艺术品时,更应该关注它的最终效果,而不是它的制作过程,否则就是浪费钱。

    列夫·朗道:退变
    列夫·朗道:退变

    《列夫·朗道:退变》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作为十几部电影的系列电影之一,我单独观看是否会有完整的理解?会不会因为不熟悉前后上下文而导致观影困难?

    其实看了6个小时,我发现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虽然我没有看过这个系列的其他影片,但仅看这部就足以形成认知闭环,理解影片的表达。

    这个系列的拍摄手法极其极致,但从影片的呈现来看,首先,这不是一部纪录片。尽管演员阵容中有大量非专业演员,生活封闭,拍摄时间较长,但镜头拍摄的图像具有明确的意图和戏剧冲突的节奏,而不是日常生活的记录。其次,这不是一部新现实主义电影。这部电影完全是虚构的。虽然有真实人物的反映,但并不能反映真实的问题。第三,这部影片的娱乐性不强。虽然图像尺度比较大,但带来的感官刺激却并不令人愉悦。

    列夫·朗道:退变
    列夫·朗道:退变

    这部电影更像是一篇社会学论文。它从教义等同于宗教的观点出发,用九段文字详细演绎了意识形态的形成与解体。这个解读过程可以说是非常耐心、有条理。

    列夫·朗道:退变
    列夫·朗道:退变

    从电影的标题来看——“堕落”,而不是“蜕变”。事实上,电影呈现的整个过程,从成立一个想要优化社会的研究所开始,就准备实现“转型”。人类社会越来越好,社会形态越来越完善,人们的思想意识越来越高尚,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惊人的发展速度,创造了人间天堂。

    但事实上,社会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享受2020年的发展成果。计算公式、计算模型已经制定出来,作为理想社会缩影的研究机构先倒塌了。事实上,事实证明,这种极端的理想主义只能带来极端的发展结果——倒退甚至毁灭。而这样的破坏力并非来自敌人,而是来自自身。

    这样的题材并不是真正的宏大叙事,不要因为太长就认为它是一部宏大的杰作,也不要因为它的拍摄手法是体验式的就认为它特别现实。出来的是一个思想实验,但里面代入了很多假设,众多的人物和阶级让影片让人眼花缭乱。事实上,每一个清晰的段落都已经明确地布置了表达的路径,而且只有这条路径。从而得出最终的结果。

    全片共分为九段,层层递进,不断演绎。每一段都有其合理的支撑,但放在一起时,我们发现离原来的目标太远了,修改已经完成了。不可能,只能重新开始。

    列夫·朗道:退变

    1。影片一开始就抛出一个命题,将教义与宗教等同起来。探索宗教的核心命题是上帝是否存在。这个命题不仅影响了宗教改革的进程,而且一直在推动着西方哲学的发展,所以这个命题的抛出并不意味着它从一开始就误入歧途。按照康德的哲学,“人类一般都有理性。理性为自己制定法律,因此所颁布的法律必须是普遍的和必然的,就像至高无上的存在的命令或上帝的命令一样,因为只有来自道德上完美和全能的意志(上帝),以及他所做的协调,我们可以希望实现最高的善,这是道德律对我们的责任。”简而言之,“真正的宗教是我们所有人的义务。事实上,上帝应被视为普遍尊敬的立法者,而人的义务应被视为上帝的命令”。可以说,第一段看似没有破题,但实际上却非常高效地指出了问题。追求至善并没有错,履行义务也没有错,但充当立法者和协调者的“上帝”是谁?可能是另一个人或组织吗?这一段,当第一个方程成立后,答案其实已经不远了。

    2。无论在宗教还是社会中,人都是参与的主体,而人的独特属性就是社会性,所以第二段推导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按照马克思的理论,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人他自己),社会关系的核心驱动力是人的本我,即本能和动物性的一面,而不是超我。第一段末尾的“镜子”实验是第二段的序言。

    3。既然本我突出,人的理性就不起作用了,这个社会就没尊严了,至善的实现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提出通过外力来纠正本我,促使人们忏悔自己就是公共的功能。观点。

    4。显然,仅仅依靠舆论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组织的强制手段是无法遏制的。从第四段开始,组织的强制力一次又一次的升级。第四款是强制改正“不当”行为、解雇、写保证书、强制改正已经发生的不良行为。

    5。人就是这样一个东西,改起来太麻烦了,烦恼无穷。那么该怎么办?我们要从根本上改造,从婴儿开始,改变大脑结构,让其成为天才,破坏大脑的平衡机制,让情感部分补偿认知部分,打造冷血机器。亲妈死了不哭的那种,通过数学公式一目了然的结果。

    6。既然情绪本身就变成了麻烦,那么铁的纪律就非常有必要了。而铁的纪律是针对各个阶层的,从权威人物到主厨,一张桌子就能搞定。同时,纪律的核心是监督,执行者队伍建设十分必要。引入了一群红苗少年壮汉,他们都具备了为道而杀人的基本素质。获得执法许可后,在他们眼中,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执法目标,包括高级学术权威家族。

    7。第七段开头,展现了执行者的肌肉,“插入”了被执行者。这就是能力的水平。注意,判断一个人能否做一件事,除了能力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意愿。而这群执法人员简直就是完美,用教条把人分成不同的阶层,区别对待。好的就优生优育,坏的就流放隔离,把教义变成纳粹主义。

    8。第八段尤其精彩。一方面,理性的学术领袖正在盘算理想社会的发展模式,展现出理想主义的光辉;另一方面,非理性的执法队伍正在毁灭一切,科学、艺术、道德。两人的共同点是,都非常努力,但殊途同归。通过这两方面的鲜明对比,看似一个是理性的,一个是非理性的,但实际上,它们必定是从同一个起点来到同一个目的地。

    9。第九段的主题似乎是屠杀,大清洗。事实上,这场屠杀可能并不存在,而且揭露出来的情况比屠杀还要糟糕得多。这场屠杀是从猪的牺牲开始的。与之前的违纪处罚不同,这些人被处决并不是因为他们犯了什么该死的罪行,而是因为实验失败了,他们奉行的主义行不通。这不是什么大审判,但上帝死了,其他人都成了牺牲品。电影里研究所里的这些人真的存在吗?不要紧。想想还有多少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灭亡。想想以前的学术大佬们设想的理想社会,从一小部分人开始,五十万人,然后逐渐扩大。如果失败了怎么办?这五十万人走了吗?这样想来,研究所里的这些人是什么?幸运的是,这项研究并没有成功。

    回味这部影片,其特色非常鲜明。首先,素材极其丰富,同时主题集中。如此大片的内容极其杂乱、融合。不存在灌溉的嫌疑。所有的表达都是有秩序的,所呈现的内容都有其价值。表达的主题完整、统一,所以尽管片长有6个小时,但仍然以电影的形式呈现,而不是分开或做成一集,给人更完整的感觉和更紧凑的进展。

    其次就是演员自然流畅的表演,这确实得益于导演的拍摄方法。演员长期的生活和磨合,对于角色的塑造有很大帮助。同时,大量的拍摄素材让导演在剪辑时更容易选择,但也大大增加了后期的工作量。

    三是制作精细,细节丰富,质感突出。导演很好地还原了时代特征,下了很大的功夫。呈现出来的结果是处处细节、处处呼应、浑然一体、各具特色,着实不易。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有大量的研究方对整个系列电影做一个完整的研究和比较,这将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就像《萨罗》的稀释版,这是我看完后立即想到的。两部电影的设定几乎一样,但《退变》远没有达到《萨罗》的极端情况。很直接的影响并不强烈,影片的基调一直处于比较压抑的状态。但正是通过这样缓慢的推演和渗透,人们才能以旁观者的视角理性审视眼前发生的事情,逐渐明白所看到的一切是多么荒唐,同时又引起人们强烈的不适和焦虑。。厌恶。

猜你喜欢

  • HD中字
  • 1080P
  • HD中字
  • 1080P
  • HD中字
  • 1080P
  • HD中字
  • 1080P

同类型

  • HD中字
  • 1080P
  • HD
  • 720P
  • 720P
  • 720P
  • 1080P
  • 1080P

同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