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红柿

  • 纪录片
  • 90分钟
  •   继贾樟柯之后,《先锋之光第二届:中国十大人才展》30日迎来了第二位导演:彭小练。  此次先锋之光

影片看点

  继贾樟柯之后,《先锋之光第二届:中国十大人才展》30日迎来了第二位导演:彭小练。  此次先锋之光向广州观众介绍了彭的“上海三部曲”:《假装没感觉》、《上海伦巴》和《美丽上海》。  其实,彭小莲的履历里也有一段纪录片史,其中就包括《满山红柿》。这部90分钟的彩色纪录片是2001年日本十大纪录片之一。然而,它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是日本纪录片大师小川信介的遗作,彭小莲受小山遗孀邀请帮助完成。  这个拍摄项目是彭小莲在1996年突然接到的——这是她的老朋友、小川信介遗孀指定的邀请。  小川花了八年时间寻找消失的村庄。在拍摄《牧野村千年物語》(1986)期间,他收集了有关柿子的故事。剪辑了一个长达四个小时的视频后,由于生病而被搁置。《  《满山红柿》改编自小川导演未完成的《牧野物语·红柿编》未发表的材料。彭小莲补充了部分摄影工作并剪辑了影片。小川导演所表达的对乡村世界的怀念和对现代化的反思,也被彭小练延续了下来。  屏幕上,农家院的走廊下,一排排的柿子正在晾晒。镜头转动时,是两三个俗称“守护柿”的柿子挂在柿子树的树枝上的画面,并以临近冬季的枣山系群山为背景。在《GAMOSU》的音乐中,小川信介的旁白静静地流淌着:“日本的这种‘村庄’,已经在以一种很自然的方式消失了;那又怎样,如果我们留意它,它也在我们的哀叹中,消失在……着急。”  影片最后,镜头里出现了在影片制作过程中去世十多年的参与者的脸,当然也包括导演小川信介。《满山红柿》以大鼓“轰”的一声,仿佛世界突然陷入了寂静。  《满山红柿》主要制片人:  小川信介(小川信介 1936-92)  1960-64,就职于岩波电影制作公司1966年,独立制作了《青春的大海——四名传播教育学生》,成为他的纪录片处女作。1967年创建小川工作室。1968年至1977年居住在“成田机场建设反对派”村子与工作室伙伴一起生活了8年,共制作了7幅《三里冢系列》,这部作品充满了强烈的社会阻力。  在20世纪70年代后半叶,为了了解日本农民和农村发展的总体情况,小川特地将工作室搬到了山形县神山市的牧野。与当地农民一起耕种水稻,他拍摄了《日本国古屋敷村》和《雕刻千年的日晷——牧野村物语》(《1000年镌刻みの日时计——牧野村故事》)两幅作品。  1988-89开始参与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的筹备工作,特别是亚洲单元的设立。  1989年,第一届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他的呼吁文章《声援、互助,让导演由山形诞生!》(领で応助、助けあい,作家をここから生み出そう)被采纳为“亚洲宣言”。  田村正树(TAMURAMasaki 1939-)  摄影师。  自岩波时代以来一直是小川的亲密盟友。1968年的《日本解放战线——三里塚》片(《日本解放阵线三里冢》)之后,他成为小川的主要御用摄影师,直到《雕刻千年的日晷——牧野村物语》(1986年)为止,与小川并肩作战多年。与此同时,他也非常活跃于其他电影制作。从柳池光雄到青山真司,都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小川对自己镜头语言的评价是:“它有一种粘性,来自于长时间盯着某个地方;不受剧本限制,对镜头中人物的魅力很敏感。”♷彭小莲(彭小莲1953-)  1953年6月出生于湖南茶陵,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中国第五代导演中杰出女导演。中国。  彭小莲的作品大多以女性为主角。她注重新时代女性个性释放的表达,尤其是女性内心情感变化的细腻微妙的传达,也能触及与此相关的社会问题的根源。  1998年,彭小莲执导电影《上海纪事》。影片以独特的视角反映了上海解放这一重要的历史转折点,描述了中国共产党接管这座特大城市时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荣获1998年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  林忠良(JongLin1958-)  台湾人,纽约大学电影研究生院,国际知名摄影师。与彭小练一起完成了《满山红柿》的后期拍摄。其镜头语言具有丰富的质感和色彩感。《满山红柿》上映于2001年的电影,由小川绅介、彭小莲执导,这部电影豆瓣8.4分,推荐观看!

  • 《满山红柿》:理想主义的困惑1年前
    满山红柿
    满山红柿

    这是彭小练导演关于日本纪录片大师小川信介的书的书名。昨天,我和周侃、一猫一起去UME观看了小川信介和彭小练联合制作的纪录片《真实电影中国计划》的开场片。由于电影本身的魅力和导演的个人魅力,我看完电影回家就上网买了这本书。还有一本关于小川的书《收割电影》。先说一下活动的组织。做得非常好。入场前,免费发放了详细的活动介绍。上面有每部电影的介绍,还有贴心的年度电影排期。放映前后,将有纪录片频道主持人刘家桢主持的开场介绍,以及与导演和观众的交流活动。整个气氛轻松愉快,不乏真诚而深刻的思想交流(主要得益于导演的个人魅力)。唯一的缺憾是,由于影院放映设备条件有限,整体画面质量很差(导演事后也伤心欲绝,半死不活)。如果以后有机会看到16mm放映版本,那就是梦想成真了。字幕制作中时不时出现乱码,时间也错位。还有一点不满意的是,来看电影的观众似乎并没有百分百投入。坐在前排的几个人从放映开始就跳上跳下,然后又在这边躺了下来。他们有的因受不了而提前离开,有的有说有笑。如果没有这个期待,何必来这里破坏​​别人看电影的心情呢?真遗憾。但这部电影本身很棒。长镜头后面的铿锵太鼓、抑扬顿挫的山笛,总能在合适的时机击中你的情绪。出于对妻子的爱而发明的削皮刀,以及为了提高削皮速度和满足客户要求而不断改进的削皮机,都是手工制作的;每串挂着32个柿子。对风向风力、昼夜温差的严格要求,耐心的用小炭火烘干烘烤,情感化的刷糖和复杂工序的装订,最后手工充满祝福的包装,每串可生产100颗元但甜得像汤圆柿饼。还有一位戴着歪毛帽的可爱爷爷,给我们讲了几个关于柿子的传说和关于柿子的冷笑话。事实上,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自行车店老板兼铁匠和DIY儿子,他们一生所想的就是如何制作一台更加完美的剥皮机;因为订单价格高,他们和柿子生产者亲如一家,柿子收割机看到优质的柿子,不禁兴奋不已。还有一位金牙老太,笑道:说她不得不哭,因为她来村里采柿子晚了,没有收获。她平静地讲述着父亲的意外去世如何让坚强的母亲逐渐走上了做柿干生意的道路,抚摸着家族做柿饼生意的第一家店照片的手,充满了浓浓的怀念。“六寿柿”这个名字表达了山民对自然的尊重和感恩。还有小川信介与大岛渚的对话,以及15年后彭小莲的回访,只能记录一位老人去世的日子……这不是一本讲述柿子种植历史和知识的书柿子的制作和包装。科教片。每一个镜头,每一句话,出发点始终是关注人本身,关注人与自然的联系,关注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这是一部有呼吸、有心跳、有血流的人文纪录片。小川和彭导演用纪录片的镜头表达了对工匠和制作方式的尊重。这样的记录,因为用心而感人,因为感人而有价值。彭小练导演本人就是这样一个真诚又有趣的人。就这样,他手指间把玩着一把小咖啡勺,堂堂正正地和下面的观众交流着。他讲述了她在日本拍戏的趣事,讲述了她在家写作的无聊经历,抱怨了当导演和拍纪录片的不易,欣赏和尊重小川给她带来的精神影响。观众提出的所有问题,无论质量好坏,有趣与否,她都认真回答。看似随意、讽刺的回答背后,其实传达了她最深的想法和理解。半个小时的简单交流,却火花四溅,诞生了无数经典语录。其实回来的路上,一毛给我讲了各种关于专业、工作的困惑,还有一些隐隐约约的担心和对未来的迷茫。其实我不是。但她却试图安慰自己,欺骗自己说,其实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可以享受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而奋斗的过程,无论结果如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都是理想主义者,但在现实面前却常常感到迷茫。如果人生是一部纪录片,需要的只是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

猜你喜欢

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