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 纪录片
  • 93分钟 / 83分钟(中国大陆)
  •   丝棉挥之不去,不仅仅是棉花,而是整个中国都在蓬松、膨胀。  硬铁路连接软棉生产线,从边陲小镇的棉

影片看点

  丝棉挥之不去,不仅仅是棉花,而是整个中国都在蓬松、膨胀。  硬铁路连接软棉生产线,从边陲小镇的棉田到城市加工厂,一颗新疆的棉籽如何成为美国时尚舞台上舒展跳跃的牛仔裤?纪录片紧扣棉花种植、采摘、织造、制衣、销售、出口等产业链,直击一线,女纺织工人,中端市场商人,批量出口。棉花工作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手指又软又蓬松。日子过得多么艰难啊。一团棉球,揉捏万种生活方式。花了八年时间。银幕上呈现着今天中国的棉花史,也是农民和工人的一页生活史。。  “在中国,有数千万人与棉花生产链相关。当我们解读棉花时,我们也想解读“中国制造”对于普通中国人的意义。”──周浩《棉花》上映于2014年的电影,由周浩执导,编剧 周浩,这部电影豆瓣8.2分,推荐观看!

  • 《棉花》:棉花的道德1年前

    这部纪录片是2014年上映的,原来是因为这两天发生的新疆棉花事件。从事行业近20年,第一次看到全网讨论新疆棉花的道德问题。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进步。

    影片上映后,我国的棉花种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迈向规模化机械化种植。为了确认心中的时间线,我查了一些资料。摘录如下:

    《我国棉花生产机械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2015.5王勇等人发表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1。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以新疆兵团棉田种植区为代表的棉桦机械化耕作;

    2。机械铺膜播种自动机的一次性铺膜播种作业将继续工作,这必将成为机械化种植的趋势;

    3。苗期机械剥皮比人工剥皮效率高,应大力推广损耗;

    4。田间管理,即棉田植保机新疆兵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从2008年引进喷雾机到自主研发;

    棉花

    5。我国从1950年就开始研究棉花采摘机械化,1997年推出第一台自走式三行采棉机。2003年,大型自走式采棉机开始使用;2015年,收割机器人开始研究;

    6。棉花打捆机,1960年代自主研发的第一台打捆机,2004年克服了机采棉花加工机械化的“瓶颈”;

    上一篇文章预测,由于劳动力缺乏和技术突破,棉花生产将实行机械化。

    2015-2021农业无人机的普及和机械化的发展无需多言。

    历史的新篇章已经书写。

    就说说纪录片吧。

    这个镜头很好,但是距离现在的时间线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发表时间为2014年,自报历时9年,因此推断资料收集时间为2005年至2013年,与我十多年前心目中棉花行业的印象不谋而合。

    开场就是灵魂拷问:“最后谁会穿棉花,你知道吗?”农业生产是一件很累的事情,这大概是大家的共识。这部电影确实反映了这种痛苦。作为一个生长在江汉平原的20世纪70年代人,我也种过棉花,摘过棉花,吃过棉籽油;所以我知道,在没有塑料薄膜的时代,是用稻草来保温的;摘棉时,手指被棉铃夹住血流不止;我忘不了小时候摘棉花(棉花)时被大人追骂的情景;以前有一个和种粮一样的上交任务,买布也需要布票),棉花站前排着长长的一排各种大车,每辆车都堆着高高的棉包,我从小就知道棉花很珍贵。采摘棉花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必须有连续的晴天。阳光充足时,棉桃会自然爆裂,吐出雪白的棉花;但一旦连续下雨,裂开的棉桃就会受水,如果持续光照不足,还没来得及破裂的棉桃就会腐烂。晴天摘棉花是一件辛苦的活,腰上系着一个大布袋,站在棉田里迎着太阳去摘;当我还在上学的时候,我不用弯腰太多,我的记忆就是在棉田里拖着大棉袋。不要动。大人很痛苦,弯着腰一天。记得有人试图拿个凳子坐下来摘,但根本不可行,大家都笑了。顺便说一句,我没摘过几次,但对摘棉花的记忆却很深,可能是因为桃夹尖扎手指真的很痛。事实上,下雨天你不能休息。下雨之前,大人们会在地里采摘未爆的棉铃。坐在家里冒着雨剥棉铃比在地里摘棉花更痛苦,因为绿色的棉铃很硬,很难剥。;虽然剥下来的棉花不如自然爆裂的棉花,但奶奶总是把剥下来的棉花晒干,给我们做棉衣、棉鞋(为了省布票);我最喜欢玩的就是把棉花从簸箕里拿出来晒太阳,把一朵干了但还很扁的棉花花慢慢地拉开,就能拉长了。看着雪白的棉纤维,我感觉真的很神奇。电影里的痛苦是真实的。但这也是大多数人长久以来留在心目中的“传统农业”。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在我的印象中,地膜似乎出现得比较早。有了地膜,就不用再摘稻草铺在地上保暖了。然后有喷药机,再有播种机……2015年以后,没有几天,棉花种植好像一下子就不需要人工了。

    无论从棉花种植的角度来看,我个人都很想了解村庄的变化以及片中小女孩的现状。毕竟2006年到2021年就是15年(小女孩的作文显示2006年)。我是2003年以后才接触纺织厂和服装厂的,去过的服装厂比纺织厂的总数还要多得多。影片中,纺织厂的车间、工人的衣服、推车都流露出浓浓的年代感。背面照片中,工厂门口的时钟显示的是2007年。从口音来看,应该是河南的一家纺织厂;我从来没有去过河南的纺织厂。纺织工厂,但是我去过长三角、珠三角、山东的几十家各种纺织工厂。一般来说,纺织工厂的工作条件差别很大。有的完全是现代化的,整个车间人也不多。全部实现自动化生产。工厂仍然坚持使用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机器,生产条件真的和电影里一样,高温、高湿、棉尘飞扬;但近五年来,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工厂。我个人认为纺织厂最大的问题是职业噪声和粉尘的防治。大多数工厂工人基本上实行三班倒。与电影中的情况相比,已经好了很多。服装厂的拍摄地点是广东广州新塘,一家牛仔裤小厂的生产车间;贸易和检验(阿迪达斯)后面是不同的工厂;也就是说,至少有三个工厂。这一部分,整个状态就是十几年前的真实写照。试想一下,一条成品裤子的售价为8、5-6。如此低廉的价格包括原材料和加工生产。棉农、纺织工人、服装工人获得的劳动条件可想而知;随着中国生产成本的上升,现在已经很难有这个价格了,这种低价产品的订单已经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东南亚甚至非洲。现在无论是广东还是江浙,月收入4000以下的缝纫机工基本上招不到人。近十年来,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劳动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于是,这种低端服装(快时尚产业)的生产链开始向东南亚甚至非洲转移。资本是血腥的,品牌是逐利的。他们应该为此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值得一提的是,采摘棉花的专列简直就是女性专列。那么男人呢?男人不出去工作,家庭的改善就靠女人?我真想吐。专车上的《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真好听。“刘大哥的言论太偏颇了,谁说女人有闲,男人去边疆打仗,女人在家织布,白天种地,晚上纺棉,日夜辛苦,所以战士们有吃有穿,不信你看一下,我们的鞋袜,还有衣服衬衫,都是千丝万缕的针线连在一起的!还有很多英雄也在做出贡献为国杀敌是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这些女人还不如她们的儿子。”中国女人真的很伟大!整体来看,影片手法纯熟,棉花从种植到服装的故事饱满,但缺乏消费者和买家的视角。如果现在再拍一张,放在一起对比看会很有趣。“最后谁穿了棉布,你知道吗?”PS:2019年发现B站一位网友的回复;片中的种植地点是五家渠市103团1连,而这部纪录片的新疆镜头就是在我们村拍摄的,我也看到了父亲十几年前的样子。片中那个自称想学医的小女孩,已经从新疆医科大学毕业,正在读研究生。现在的村庄和视频里有很大不同,但视频里这些农民依然年复一年地种棉花,像往常一样辛苦劳作,只是现在已经没有人从河南采摘棉花了,都是用机器采摘棉花,而且最后希望他们以后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更好!

    棉花

    纯影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