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摩地 第二部 非你所想

  • 纪录片
  • 阿尔多斯·赫胥黎约瑟夫·坎贝尔
  • 71分钟
  •   三摩地电影。第二部分(不是你想的那样)是探索三摩地系列电影的第二部分。<br>《三摩地 第二部

影片看点

  三摩地电影。第二部分(不是你想的那样)是探索三摩地系列电影的第二部分。
《三摩地 第二部 非你所想》这部电影于2018年上映,由Daniel·施密特执导,相关角色包括阿尔多斯·赫胥黎和约瑟夫·坎贝尔。这部电影在豆瓣评分9.2分。推荐观看!
1.停止思考以达到三摩地。认识自我就是保持静止。保持安静并知道我是神。 2. 保持和平和觉知主义。 3、无中生有。

  • 《三摩地 第二部 非你所想》:《三摩地》非你所想1个月前
    纵观历史,世界上最伟大的精神导师都相信,人类最本质的真理并不在于属于特定的宗教或精神文化。这个真理其实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诗人鲁米说:不升不落的月亮在哪里?不曾离开我们、不曾离开我们的灵魂在哪里?不要说它在这里或那里。
    除了看见的眼睛之外,所有的创造物都是“它”。在故事《巴别塔》中,人类分为无数的语言、信仰、文化和爱好。 “巴别塔”字面意思是“上帝之门”,这扇门就是我们的意识形态,我们有限的自我结构。那些了解其真实本质、超越名称和形式的本质的人,将会瞥见大门的神圣秘密。
    盲人和大象的古老寓言经常被用来描述人们面对相同的事实却有不同的想法的情况。盲人和他的团队触摸了大象的不同部位,得到了一些关于大象的信息。摸过大象脚的人说大象就像一棵树。任何摸过大象尾巴的人都说大象就像一根绳子。而那些摸过象牙的人都说大象像一根矛。摸过大象耳朵的人还说大象就像一把大扇子。触摸大象身体的人都说大象就像一堵墙。问题是我们只看到大象的一部分,但我们相信我们所知道的是真实的。我们无法认识或理解每个人的经历只是同一头大象的另一部分。永恒的哲学是这样一种认识,即所有精神或宗教文化都代表着一个共同的普遍真理,一个对人类思想来说神秘而超越的真理,所有精神知识和信仰都以此为基础。
    斯瓦米·维韦卡南达总结了永恒的教义:“所有宗教的最终目标是在灵魂中实现上帝。这是普遍的宗教。”我们在这部电影中谈论的“上帝”是一个超然的人。终极思想的神秘真相。要了解“真实的自我”或内在的自我,我们必须了解人类的独特本质。每个灵魂都有能力表现出更高层次的意识,从睡眠中醒来并认同形式。作家兼先知奥尔德斯·赫胥黎因其著作《美丽新世界》而闻名。他还写了另一本书,名为《长青哲学》。在其中,他引用了历史上不断重复并以他所属文化的形式表达的教义。他写道: 永恒的哲学以最简单的梵文形式表达:“你是”。 “我”或永恒存在的“我”是梵天的心——所有客观存在的最高标准。每个人的最高任务是发现自己的真相并了解自己是谁。
    每一种传统文化都像钻石的另一面,以独特的视角反映着同一个真理。同时,它们又相互呼应、相互促进。无论语言或概念体系如何,所有具有永恒教义的宗教都告诉我们,我们与一种更伟大、非凡的力量相连。我们可以从一个或多个来源学习和接受真理的教义,而不需要认同它们。据说所有真正的灵性教义都像指向终极真理的手指。如果我们过于关注这些教义和信条,就会阻碍我们灵性的发展。要明白超越一切概念的真理,就必须抛弃一切执着和执着,抛弃一切宗教观念。从自我的角度来看,引导你进入三摩地的手指直接指向地狱。圣十字若望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想知道脚下的路,他就必须闭上眼睛,在黑暗中行走。”
    三摩地始于跳入未知。古老的传统说,要达到三摩地,一个人必须完全脱离一切、脱离所有外在现象、脱离所有有限的思想和感知,才能走向觉醒,走向内在的源头和最初的心或本质。这个人。在本片中,我们所说的“三摩地”,指的是超越人类思维的真理,也就是号称“涅槃无残”的最高三摩地。
    在“涅槃无有”的状态下,“我的”活动和所有研究活动都停止了。它可以这样评价和描述:你靠近它,它就消失;你靠近它,它就消失;你靠近它,它就消失。如果你接近它,它们就会远离你。当你离开它,它又回来;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没有区别,存在和不存在之间没有区别,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没有区别。我觉得这是完全不可理解和难以理解的。当“我”出现时,它是空的,重生的,一切都是新的。当我们继续前行时,我们心中只剩下神圣的余味。
    古代文化有多种三摩地,随着语言的变化,造成了很多混乱。我们用“三摩地”这个词来指代一种超越人类思想的结合状态,但我们也可以使用其他文化中的词语来描述它。三摩地(Samadhi)是一个古老的梵语词,常见于印度古代吠陀、瑜伽和数字文化中,并渗透到许多其他文化体系中。
    三摩地是帕坦伽利所教导的“瑜伽八支”的第八部分。也是佛所说的“八正道”中的第八道。佛陀称之为“正定”,也称为“脉”。自我反省结束。帕坦伽利将瑜伽或三摩地称为“思想的停止”,这意味着“意识的漩涡停止旋转”。换句话说,知觉脱离了整个思维机制。三摩地并不意味着任何概念,因为要获得三摩地,就必须放弃所有概念性思维。
    不同的宗教使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种特殊的联系状态。实际上甚至是“宗教”这个词。在拉丁语中,“宗教”的意思是“团结”或“团结”,类似于“瑜伽”。 “瑜伽”的本义是“连接”,即世界与解脱彼岸的连接。在伊斯兰教中,“伊斯兰”一词在古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对神的服从或祈求,也意味着完全的谦卑或对自我的服从。
    基督教神秘主义者,如阿西西的圣方济各、圣特蕾莎和圣十字约翰,描述了与上帝和神圣领域的超然联系。基督在《多马福音》书中说:“父神,天国不在这里也不在那里。神的国在地球上无处不在,只是世人看不到。”古希腊哲学家从永恒的角度来看,柏拉图、普罗提诺、巴门尼德和赫拉克利特的著作都指向同一点。真相。普罗提诺教导说,人类最大的愿望是引导灵魂达到完美的最高境界并与上帝结合。
    拉科塔圣人黑麋鹿曾经说过:“最高最重要的平静是认识到人与宇宙及其能量合而为一,认识到宇宙的中心有一个伟大的灵魂,认识到这个宇宙无处不在。来自灵魂深处的平安 平安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除非我们进入三摩地,否则通往觉醒的道路总是有两个极端或两个入口、两个维度:一个通向纯粹的觉醒,另一个通向显现的世界。上面导致开悟,而下面则导致混乱和所有可见或不可见的幻象。
    至于相对与绝对的区别,可以用印度圣人尼萨尔伽达塔的话来解释:“智慧是知道自己一无所有,爱是知道自己拥有一切,而其间就是我的生命。”这种结合创造了一种新的、崇高的意识。这两个极端的结合或结合创造了一些新的东西,但觉醒之花并没有创造出永恒的“三位一体”或超越的、不可知的、永恒的状态。与多变的神圣女性能量连接。这种结合导致了奇迹般的转变、死亡和重生。
    在吠陀教义中,这种独特的结合体现在两种最基本的能量中:湿婆和萨克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种联系的名称和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其本质却没有变化。这种联系带来了一种新的、崇高的意识,一种新的存在于世界的方式。这两个极点融合成无中心、无限的宇宙能量,这就是纯粹的爱。没有什么可以得到或失去,因为什么都没有,但它是完美的。
    无论是美索不达米亚的神秘学派、巴比伦人和亚述人的精神文化、古埃及的宗教、古非洲的努比亚和赫马尔特文化、世界各地的萨满传统或土著文化、古希腊神秘主义、诺斯替主义、非二元论、佛教、道教、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耆那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或许都有一些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最深刻的精神理解。指导弟子证得三摩地。三摩地这个词的本义是指实现万物一体的状态,即合一、自身各方面的合一。然而,不要混淆对三摩地的真正理解和理智的理解。你的沉默和空虚连接着生命周期的各个层面。通过这些古老的三摩地教义,人们可以了解所有宗教的共同根源,并与生命的循环、伟大的精神、佛法或道相一致。生命螺旋是从微观到宏观的桥梁,也是从DNA到内在能量莲花,再通过脉轮到银河系螺旋分支的桥梁。灵魂的各个层面都通过这个螺旋显现出来,作为永恒的手臂存在和探索。真正的三摩地是认识到空性存在于自我的各个层面和灵魂的各个层面。生命的循环是二元性的纠缠,是生与死循环的永恒运动。有时我们忘记了我们与生命之源相连。我们的视野如此狭窄,以至于我们把自己限制在地球上爬行的生物身上,这样我们才能再次回到原点,无所不在的中心。
    庄子说:“当这个与那个不对立的时候,你就获得了道的本质。你站在生命的轮回中间,可以见证一切的无限。古老的咒语“唵嘛呢拍美吽”当一个人觉醒或认识到莲花中有一种宝藏时,它的真正本质就从灵魂、从真理中觉醒:“上者在下,下者亦然。” ” “如上所述。”通过类比,我们可以理解思想与寂静、相对与绝对的关系。
    理解三摩地非概念本质的一种方法是使用黑洞的类比。在传统理论中,黑洞被描述为一个光和物质都无法逃脱的具有强大引力的空间。一种新理论声称,所有物体,从最小的微观粒子到星系等大型宏观结构,其中心都有一个黑洞或神秘奇点。根据这个新理论,我们将无所不在的中心比作黑洞。禅宗中有很多诗词、公案可以帮助我们站在门口。唯有过无门之门,方能得三昧。
    黑洞的“事件视界”是空间和时间之间的边界。边界外的观察者无法看到边界内的情况。换句话说,“事件视界”中发生的一切对你来说都是未知的。可以说,黑洞的“事件视界”很像一扇没有门的门,是“自我”与“非我”之间的临界点。一旦跨过事件视界,就不再有“我”了。黑洞的中心是一个一维的“奇点”。这个无穷小点的质量相当于无数个太阳。虽然它的质量无限大,但却是一个非常小的宇宙,比一粒沙子小得多。 “奇点”是一种超越时空概念的深刻存在。根据物理学理论,没有运动就没有物质。总之,它不属于感性世界,但也不能简单地用沉默来形容。它超越了运动和静止。当你意识到这个中心无处不在但不存在时,二元性就消失了,即空与有,生与死。这个极其神秘的中心,堪称是包容一切的永不停息的虚空。道家老子曾说过:“玄妙玄妙,神迹之门”。比较神话学的作者和大师约瑟夫·坎贝尔描述了轮回的象征,这是他称之为“世界轴心”的永恒哲学的一部分,即世界的中心或世界围绕其旋转的最高山峰,运动与寂静共存。从这个中心长出茂盛盛开的菩提树,它连接着整个世界。就像太阳被吸进黑洞一样,当你接近这个伟大的真理并且你的生活开始围绕它旋转时,“你”开始消失。当你接近这个自我时,这个自我的结构就会变得可怕。守护之门的存在就是为了考验那些勇敢挺身而出的人。你必须愿意面对你强大的恐惧,同时拥抱你内心的力量,为你潜意识的恐惧和隐藏的奇迹带来光明。回答时间越长,所有无意识的现象就会消失。
    这里的信仰是什么意思呢?信仰和相信是不同的。信仰是在精神层面上接受某件事,带来安慰和保证。信念是用心灵标记或控制经验的方式。另一方面,信仰是保持完全空虚的状态,接受潜意识中发生的一切。信仰穿过无门之门,完全屈服于“奇点”的拉力和“自我”的瓦解或消解。银河系结构的演化取决于其黑洞的大小,就像你的演化取决于“自身”,即它的本质奇点。
    我们看不到黑洞,但我们可以通过它周围的物体如何移动以及它如何影响物理世界来识别它。同样,我们也看不到自己的真实本性。 “我”不是一个东西,但我们可以观察它引起的行为。正如铃木禅师所说:“严格来说,没有受启发的人,只有受启发的行动。”我们看不到它只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看不到它。我们看不到它,因为三摩地就像一个黑洞,不空也不空。它是事物与非事物之间二元对立的消失。这个伟大的真理没有门,但有无数条路通向那里。
    佛教中,这些道就像无尽的螺旋,无始无终。
    没有人可以穿过门。头脑永远不明白如何进入,也永远不会。既然没有门就没有人能穿过门,所以我们就抛开这个想法吧。三摩地是无路之道,是金钥匙。具有自我结构的三摩地导致内在与外在的分离,而三摩地就是这种认同的停止。有许多分层模型来描述自架构,并且它们在不断发展。这里我们使用旧模型。在《奥义书》中,灵魂的外层被称为“能量层”。 “能量位面”就像一面镜子、一个自我结构、一个窗帘或一个幻象。如果我们认同它,我们就会阻止自己认识到它的真实本质。
    当大多数人看到自己的倒影时,他们相信那是真实的自己。有一面镜子,反映物质层面——物质身体;还有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心灵——思想、直觉和知觉。内在能量或生命力的另一个反射层,可以通过向内看来揭示。还有一个想象的镜像层次,这是更高层次的思想或智慧,还有一个超意识层次或非二元喜乐层次,这是最接近三摩地的层次。事实上,自我可以分为无数的镜像层或不断变化的不同方面。
    大多数人还没有体验过内在的能量水平、更高的思维水平和非双重水平。你甚至不知道它们的存在。这些“能量层”反映了你的生活,但你看不到它们。即使这些隐藏的镜子也比可见的镜子更反光。它们是看不见的,因为大多数人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就像因陀罗的珍珠网一样,镜子相互反射,影子归于无限。某一层面的变化会导致所有层面的同时变化。有些镜子被留在阴影中,直到我们有幸遇到一位大师来帮助照亮它们。
    事实是,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什么。现在想象一下打破所有镜子。没有一面镜子可以反映“自我”。你会在哪里当意识变得沉默时,镜子就不再反射,不再有主体或客体。但不要认为这种原始状态是空虚或昏迷的。 “我”什么都不是,但也什么都不是。源头不是某物,而是空虚或寂静本身。一切事物都是从空性中生起,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本源,是一切的发源地,孕育着一切的可能性。
    三摩地是非个人意识的觉醒,就像你做了一个梦,醒来发现梦中的一切其实都在你的脑海里一样。当你意识到三摩地时,就像意识到世界上的一切都发生在能量和意识层面上。如同镜中之镜,梦中之梦。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既是梦想家又是梦想家的人。让我们在电影中所说的一切都随风而去,不要动脑子。灵魂在做梦,而你在睡觉。这个梦是关于所有的变化,但你也可以理解永恒。这种认识无法通过有限的自我反省来领会。
    当我们从虚无涅槃归来时,镜子又开始映照。现在你可以认识到,你生活的世界其实就是你,但它并不是暂时反映有限的你,而是证悟了你真实本质的你。你就是一切开始的地方。这种更高层次的智慧、缘起、般若或真知源自三摩地。根据《约伯记》的说法,智慧来自于空性。这里所说的智慧既无限小又包罗万象,除非将某种形式投射到镜宫中,否则很难掌握。这个镜宫或“启蒙之轮”就像一个由更高智慧创造的子宫,让初期的“神灵”得以成形。
    [音乐]歌手Indiajiva 《Abwoon d’bashmaya》 镜子或心灵的存在不是问题,相反,人为的错误或错觉才是我们认同它的原因。这种对有限自我的迷失或认同是一种幻觉。瑜伽学校教导说,要理解三摩地,一个人必须观察冥想的对象,直到它消失,直到你消失在它里面,或者直到它消失在你里面。虽然不同文化体系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指的是一个人的身份和自我思考的终结。佛陀总是以消极的方式教导我们。它教会我们直接观察我们自身结构的功能。他没有说三摩地是什么,只是说它是苦的终结。
    吠檀多不二论有“neti neti”这个表达,意思是“既不这个也不那个”。一个走在自我觉醒之路上的人,想要发现自己的真实本性或梵心,必须首先了解自己不是什么。基督教也有类似的方法,圣特蕾莎描述了一种被动的祈祷方式,沉默的祈祷、臣服和交流是接近真理的唯一方法。
    通过这个逐渐脱衣的过程,放下一切不永恒、变化的东西,比如思想、自我建构、一切现象,包括自我的隐藏层。潜意识必须清晰透明才能反映这个来源。如果潜意识中还有某种深刻的理解或“我”在运作,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仍被锁在未知“我”的隐藏迷宫中。
    当各个层次的自我显露空性时,我们就能摆脱自我和一切观念。当你意识到你不知道自己是谁时,你的寻找的转折点就出现了。谁呼吸?谁想尝试一下?谁唱歌、打招呼、跳舞、攀爬?谁幸存,谁观察?当你第一次看观察者时,你只看到虚幻的自我,但如果你坚持下去,它就会消失。直接调查你正在经历的人或事。要坚强,要敏锐,要坚强,深入挖掘并摆脱困境。 [音乐]“走吧,远远超越完全觉醒的源泉。”
    没有“我”可以醒来。没有“你”可以醒来。你刚刚从分裂的自我的幻觉中、从有限的“你”的梦想中醒来。无需谈论它;一个人必须真正停下来才能直接知道它是什么。一旦你意识到这一点,那就没什么可谈的了。因为你一说话,你就回到了思考的层面。其实我说得太多了。我们一般有三种意识状态:清醒、睡眠、睡眠。三摩地有时被称为第四种意识状态:基态。
    这是基本的觉醒,让你能够与其他意识状态一起持续留在当下。在吠檀多哲学中,它被称为“Tuliya”。图里亚的其他名称包括“基督意识”、“克里希纳意识”、“佛性”或“霎哈嘉三摩地”。在霎哈嘉三摩地中,自我留在当下,所有人类的可能性都得到充分发展。在不断变化的现象螺旋中,静止的状态保持不变。思想、感觉、情绪和能量都围绕着它旋转,无论你是活跃的还是冥想的,安静的还是自我中心的,它都是一样的。即使我们睡着了,自我在当下可能仍然是清醒的;即使心的状态改变,心本身既不来也不去。这就是瑜伽睡眠。
    在《雅歌》或《所罗门之歌》《希伯来圣经》或《旧约全书》中唱道:“虽然我睡着了,但我的心是醒着的。”这种永恒客观性的实现体现在基督的话语中。他曾经说过:“在亚伯拉罕来之前,我就是这样。”这意识之光已经穿透了无数的帷幕和无数的形体。一开始,它只是你内心最深处的一团小火焰。男性能量开始渗透意识,向女性能量投降或开放。它很脆弱,容易腐烂,你必须非常小心地保护它,让它保持活力直到成熟。三摩地既是一种永恒的意识状态,也是变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一个不断成长的有机体。当你在三摩地中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无论是现在还是永恒,你也会收到更多来自内心和灵魂的指导,而来自限制性自我的干扰也会更少。
    这就是如何摆脱较低的意识,如何摆脱病态的想法。此时,你的内在工作回路发生了变化,能量不再在旧有的有限结构中无意识地流动。换句话说,你不再认同自己的结构和虚幻的外部世界。达到三摩地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完全臣服于自我,完全臣服于灵魂深处的所有能量来继续努力。这是努力与奉献、阴与阳、努力而不努力的平衡。
    印度神秘主义者和瑜伽士罗摩克里希纳曾经说过:“不要寻找光,除非你能像一个头发燃烧的人试图寻找池塘一样。你必须竭尽全力去寻找。实践自我超越需要巨大的勇气、警惕性和毅力,让觉醒的萌芽保持活力,而不是回到旧的模式。你必须做好对抗自我再现、思想阵体强大碾压、无尽轮回的准备。每一次呼吸、每一个思想、每一个行动都必须用来理解源头。证得三摩地,不靠努力,但也不需要努力。放弃尝试,不要尝试,因为它只是头脑中的二进制数。对三摩地的理解是如此简单而独特,但我们总是用二元语言来误解它。只有一个本初意识,它永远是清醒的,但却被层层思想所覆盖,就像隐藏在云层后面的太阳一样。当层层思想被剥去时,真正的本质就会显露出来。每剥去一层思想,就会出现不同的三摩地。外在的现象和体验多种多样,有不同的名称,但三摩地是如此简单,以至于当别人告诉你它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它时,你的心总是渴望它。事实上,三摩地既不简单也不困难。它们都是由思想创造的。如果你不考虑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在你意识到之前,你必须停止思考。它根本不需要生成。也许最准确的三摩地教导就在这句话

猜你喜欢

  • HD高清
  • HD中字
  • 第二部
  • 1080P
  • 1080P
  • 1080P
  • 1080P
  • 1080P

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