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摩地 第一部 玛雅,自我的幻象

影片看点

  三摩地第1部分是探索三摩地系列电影的第一部分,三摩地是一个古老的梵语单词,指向神秘或超然的结合,这是所有灵性和自我探究的根源。《三摩地 第一部 玛雅,自我的幻象》上映于2017年的电影,由Daniel Schmidt执导,编剧 Daniel Schmidt,相关饰演分别有 Tanya Mahar、勒内·笛卡尔、阿尔贝·加缪、唐纳德·特朗普、吉杜·克里希那穆提。这部电影豆瓣9.0分,推荐观看!

  • 《三摩地 第一部 玛雅,自我的幻象》:令心不乱,无修而入1年前

    《大智度论》云:“凡入定三昧,谓之三昧。秦言曰,心正处,心自古以来,皆歪不正。当得此正处,心直立,如蛇行,本来是弯的,放进竹筒里就直了。”

    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三摩地,这样就很容易明白这个视频在讲什么了。三摩地(梵文:समाधि,Samādhi),专注于所缘,进入心无散乱的状态。三摩地是一种冥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意识会升起,心灵的秘密储藏室会被打开。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觉得非常好。它在理论层面上讲述了内观、奢摩他、三摩地。在本章的开头,我开始讨论“放弃任何目标”的重要性。在这里我反复强调,放下任何目标,包括“成佛”的目标。如果你的目标是开悟,这里就不会有冥想。

    从字面上看,这个很容易理解。“不执着”就能达到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在实践层面却很难理解。如果我做事没有目的,那我在做什么?这里有一些延伸训练,比如“无意义”、“无为”的训练方法。比如打击你所谓的“成功的目标”,打击并摧毁它的存在,让你对目标失去信心。比如转移到“现在”,观察呼吸,观察心中的形象。等等,因人而异。

    我们的内心受到当前社会各种影响的强烈干扰和影响,比如希望、恐惧、嫉妒、想要一切、仇恨、渴望出名、渴望精神解放、瑜伽冥想让自己生活得更好,等等,各种各样的需要控制着我们的思想。我们无法成为自己的主人,我们无法控制自己。

    那么“三摩地”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让我们摆脱这一切,做自己的主人。

    就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在这个层面上,思考会受到很大的抵制和阻碍。纪录片中也提到了相关内容,但事实远比这复杂。总的来说,我将其分为两类:人造设计和自然设计。

    三摩地 第一部 玛雅,自我的幻象

    首先,第一关是标签、文字、语言的障碍。我们会被各种各样的标签所困扰,比如刚进公司时的新人标签、学生的标签、家长的标签、儿女的标签等等,各种评价、社会功能标签。我们被这些标签困住了。这些标签我会用人工设计来描述它们。他们也更容易摆脱困境。仔细想一想,就不难理解,身份识别和身份转换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社会学原理。比如资本主义、组织结构的稳定性、身份的稳定性、民族性、国民性等等。

    当你摆脱了标签、文字、语言的障碍,你就来到了第二层。这个时候你的冥想状态就会轻松很多,你就会摆脱初级的迷惑,然后你就会来到第二级的迷惑。“如果我不做饭,事情会因此而改变吗”、“如果我不做饭,我就会挨饿”、“到底是什么在驱动事情”、“我就这样坐着,事情会如何发展”?”

    这里最初的出现叫“僵化”和“执念”。为什么一定是这样?换句话说,为什么事情一定要按照我想的方式发展呢?电话响了,不接怎么办,我必须接吗?如果你下一秒就死了,世界会发生什么?这种从僵化、痴迷的思维延伸出来的思维,会阻碍、影响你的冥想状态。

    理论上,我们应该回到三摩地所描述的呼吸。很多大师也提到过,不要强化它,不要劝阻它,不要与它争论,不要做任何事情。但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是什么呢?

    在这里推荐一本我读过的书《八十四大成就者传》,里面提到了各种人的成就历程,也就是他们进入“三摩地”的经历。这本书非常鼓舞人心。它讲述了人们如何从不区分宗派和宗派意见的高度进入“三摩地”。不可避免地需要一些人才和机会。

    确实,文字描述中的“什么都不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具体、详细的描述只能让更多的人误入歧途。他们会自我证明或判断自己是否进入了“三摩地”。这种情况比怀疑更糟糕。所以当你开始“无所事事”的时候,希望你能停下来看看《八十四大成就者传》。

    三摩地 第一部 玛雅,自我的幻象

    当你到达第二层的末尾时,轮回或三摩地(以更重要者为准)开始影响你的自我幻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时刻。让我们想象一下最坏的情况。地震来临时,你正好在冥想。这个时候,你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留在原地冥想?

    当然,这个问题是我们作为第三方思考设计的错觉。当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不确定你的脑子里在想什么。运行还是继续?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自我的幻想被你打破了吗?换句话说,所谓恶魔的出现,是否会阻碍你成就“三摩地”?

    假设在最坏的情况下,幻象往往会占上风,因为在第一时刻,我们对幻象了解不够,对人工设计的世界了解不够,所以我们让“恶魔”占据上风。在众多的修行体系中,还有很多更为极端的修行方法,比如CHO、破法修行等等,这些极端的方法都是对自我幻觉的考验。

    为了方便理解什么是“自我幻想”,这部电影讲述了很多。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洞穴游戏到笛卡尔和加缪的西西弗斯神话。这个话讲了很多,也很好。

    这些语言很聪明,但我们在实践中却做不到。因为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对于你来说,对方的气味是美丽的,动作是可爱的,这是完美的、正常的。它不再是人们的最爱,而是变成了一种令人讨厌的味道。所以很难定义一些东西。一开始,情绪会污染我们的心情,但这些情绪是最难控制的。它就像一座监狱,锁着我们。一开始我们要对抗它,然后我们要对抗更深层次的自然设计,然后还有更深层次的执法等等,直到我们“无能为力”。

    “三摩地”,如果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无为”的意思。

    所以有的人一开始什么都不做,打坐,后来差点饿死;人们被杀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因为“无所事事”并不是真正无所事事,也不是等待,也不是“不做”。所以我们要明确“什么都不做”,一切形式都要有。剃发、乞讨、布施、持戒、抄经……这一切都是这个“不正常的世界”所需要的行为和“行为”。我们必须有所作为,通过这些“有所为”才能得到并达到“无为”。

    三摩地 第一部 玛雅,自我的幻象

    第二关之后还有几个阶段,有机会再说吧。

    我记得一个小故事。从前,在一座寺院里,有一个年轻的弟子问大师如何开悟。师父说,《金刚经》你抄一千遍。然后小徒弟飞快地把《金刚经》抄了一千遍,连忙问师父:“师父,师父,我开悟了吗?”师父说,到那边的转经筒那里走一千遍。小徒弟听完后,日夜翻阅经文,很快就完成了一千遍,并问师父:“师父,师父,我开悟了吗?”师父说,你还差1000个YOGA(一种练习),然后徒弟就非常渴望日夜打坐。1000个很快就完成了。请教师父。禅师说:“你执着于开悟,所以还没有开悟。”小徒弟边走边想,突然摔倒在地,然后突然说道,我明白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并不是说抄经、转经、冥想等修行没有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到“无为”,必须有所作为。我们所做的并不是我们的目标。它是一架梯子,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攀登。有了这个梯子,就不需要附加了。

    愿观者拥有一切。

猜你喜欢

  • HD中字
  • HD中字
  • HD中字
  • HD中字
  • 1080P
  • 1080P
  • 1080P
  • 1080P

同类型

同主演

  • HD中字
  • 1080P
  • HD中字
  • 1080P
  • HD中字
  • 第3集
  • HD中字
  • 108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