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国做电影

  • 纪录片
  • 叶锦添曹郁赵楠张杰丁燕来魏明周逸夫
  • 共5集 17分钟
  •   这部由时光网出品的五集电影人物纪录片节目,首次聚焦一群中国电影的幕后英雄。中国电影界最杰出的七位

影片看点

  这部由时光网出品的五集电影人物纪录片节目,首次聚焦一群中国电影的幕后英雄。中国电影界最杰出的七位电影人。  如何用声音表演?如何利用光影塑造?为了做《影》而买了全世界的雨声是怎么回事?节目中,他们畅谈各自的电影创作和职业故事,用生动的个人故事真实呈现“一部电影的诞生”;  中国特效50毛钱?中国能演“灭霸”吗?东方电影美学能否征服世界?他们直接指出了行业的困难和问题,也解答了公众对中国电影的“偏见”,专业解答了观众的疑问,找到了当前中国电影行业的正确打开之路。  《我在中国做电影》不仅是一封“写给电影的情书”,更是为万千影迷、电影爱好者、致力于电影工作的新人上的一堂“电影课”!《我在中国做电影》上映于2020年的电视剧,由米若羲执导,相关饰演分别有 叶锦添、曹郁、赵楠、张杰、丁燕来、魏明、周逸夫。这部电视剧豆瓣7.8分,

  • 《我在中国做电影》:“现在拍电影跟催命一样”:这部高分纪录片,揭露中国电影乱象1年前

    对于全世界影迷来说,电影业迎来了至暗时刻。

    原定于3月和4月上映的好莱坞新片大部分已撤档。

    《新变种人》《鹿角》《速度与激情9》《007:无暇赴死》《比得兔2》《寂静之地2》……

    就连顽固表示北美赛程不会推迟的《花木兰》也在名单之中。

    受疫情影响,电影院缺席似乎已经成为常态。

    这也是咖啡先生最遗憾的事情之一。

    还记得上次去电影院是什么感觉吗?

    我在中国做电影

    看了一部烂片,也许她气极了,中途离开了现场,捶着胸口问自己为什么不用钱去买一杯奶茶;

    当你看一部好电影的时候,你可能会在原地坐很久,而当灯亮起的时候,仿佛已经过了一辈子,不想回神。

    一般情况下,正片结束我们都匆匆离开。

    电影中的喜怒哀乐也会随着时间而淡去。

    因为对我们来说,当故事结束时,电影就结束了。

    我在中国做电影

    更不用说,台词也被视为电影的一部分。

    比如摄影,比如灯光,比如声音,比如特效,比如美术服装……

    通常,这些在片尾字幕中快速滚动的名字没有观众。

    我在中国做电影

    最近,一部纪录片把这些容易被忽视的人从幕后带到了台前——《我在中国做电影》。

    不得不说,这个名字真的和《我在中国修文物》很像。

    同时,“做”这个词很有趣。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不叫《我在中国拍电影》呢?

    因为“做”包含的内容更多,除了拍摄之外,还有听、写、画……所有这些加起来就是“做”。

    由时光网出品,米若羲担任导演,她本人也是时光网内容中心的高级总监。

    纪录片共五集,每集14至18分钟不等,短小精悍,非常适合在线同学观看。

    我在中国做电影
    我在中国做电影

    内容重点介绍五大电影的幕后工作:摄影、声音、特效、美术、配音。

    每集都会邀请一个或一组当今中国电影界的标杆人物来讲述他们的作品。

    我在中国做电影

    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制作精良、时长20分钟左右的纪录片。《早餐中国》《人生一串》《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等都蛮有趣的。

    我在中国做电影
    我在中国做电影

    回归视频本身的主题实属罕见。

    品质如何,看排场——

    第1集:《光影统领者》,主角曹禺。

    第2集:《声音魔法师》,主角赵楠。

    我在中国做电影

    第3集:《视觉追梦人》,主角是MOREVFX联合创始人魏明、《流浪地球》视效总监丁彦来、数字王国视效总监周轶夫。

    第4集:《寻找东方美》,主角叶锦天。

    第5集:《另一个演员》,主角阿杰。

    说实话,上面的名字大部分,除非是电影专业或者从业者,大概只听说过叶添和阿杰。

    没听过也没关系,就通过这部电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封写给电影人的情书。

    我在中国做电影

    首先是第一集。

    本集的主角是摄影师曹禺。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我在中国做电影

    凭借《可可西里》获得2004年金马奖最佳摄影奖。 2009年,《

    》凭借《南京!南京!》荣获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

    2017年,她凭借《摆渡人》的作品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

    2019年最佳摄影,荣获《妖猫传》或金鸡奖。

    出现在著名的《美国电影摄影师》杂志上。

    这份简历可以说是非常漂亮了。

    有趣的是,很多人认识曹禺都是因为“姚晨老公”这个名字。

    第一集短短17分钟,曹禺其实说了很多干货。

    我在中国做电影

    他首先提到摄影师必须对胶片有非常高的敏感度,这样才能拍出符合作品气质和氛围的镜头和光效。

    他这里用的例子是《妖猫传》的拍摄。

    为了打造杨玉环《回眸一笑白梅生》中“白梅生”的造型,摄影可谓是绞尽脑汁。

    我在中国做电影

    先点燃几十根蜡烛,将它们放在演员的脸上。

    我在中国做电影
    我在中国做电影

    然后用了LED灯带,让贵妃的皮肤能呈现出一种LED的光泽。

    我在中国做电影

    这还不够,再加上一盏叫Dedolight(Tetuli)的灯直射眼睛。

    这样,灯笼、蜡烛、LED、Dedolights的灯光组合起来,产生层次感十足的灯光效果。

    我在中国做电影

    这里还不够,要做“百美声”必须是“流光溢彩”,光必须流动。

    我在中国做电影

    于是曹禺亲自控制电子调光器,让灯光移动。

    我在中国做电影
    我在中国做电影

    所有这些加起来就创造了“白眉声”。

    其次,曹禺为我们提供了他从绘画中学到的摄影技巧。

    由于《妖猫传》是一部奇幻电影,他从爱德华·蒙克的画作中汲取灵感。

    绘画在蒙克时代已经是混合光源了。

    他画作中的蓝色调给了曹盾很大的启发,所以我们在《妖猫传》中看到了很多绿色或蓝色的色彩。

    我在中国做电影

    曹禺还提到了《八佰》,因为退出引起了很大的麻烦,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我很满意《八佰》,和我的作品很相似。”

    在摄影方面,由于《八佰》是一部纪录片,所以他指的是毕加索早期的一组画作,即他的“蓝色时期”。

    所以《八佰》的主色调是蓝绿色和黄色。

    最后他提到了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对他的影响。 《

    《末代皇帝》的摄影师是Slaro,正是在这部电影中,他了解到相机可以像羽毛一样飞翔。

    第一集的部分其实可能是整部纪录片中最实用的一集。你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优秀摄影师的感受,还可以看到他所使用的方法论。

    当然,由于时间较长,只能是惊鸿一瞥。

    不过,这不是一部摄影纪录片,如果它能让我们感受到摄影的巨大魅力以及摄影师工作的重要性,那就已经是成功了。

    第二集是关于声音的。

    主角赵楠,曾负责《影》《记忆大师》《重返20岁》《寻龙诀》《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等作品的配音部分。

    她还凭借表演《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获得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音效奖。

    赵楠这14分钟主要讲了三个方面,当然只是表面的。

    首先是声音在电影中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我们看电影的时候其实总是忽略了声音,但声音却是让我们能够沉浸在电影中,享受虚假现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怪物的叫声之所以可怕,是因为里面有很多次低频,而次低频是最难受的频率。

    再比如,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台词,只需要听声音就可以知道人物的情绪。

    第二个是声音的制作过程。

    首先,依靠想象,通过无声的画面想象声音。

    每张画面都有自己的声音,有重庆KTV、铁轨的声音,也有老上海弄堂里自行车的声音。

    第二种是象声词,利用各种材料来模拟细致真实的声音。

    我在中国做电影

    比如《影》中的杀人声音,刺伤肺部的声音,都需要现场模拟还原。

    第三是国内音响行业的问题。

    这里赵楠说了一句话:

    我在中国做电影

    “现在拍电影就像催促自己的生活。”

    电影还没拍完,​​但上映日期已经定下来,然后还有各种提醒,所以时间压力极大。

    我在中国做电影

    注意,从赵楠开始,国内电影行业的畸形和乱象已经开始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来。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罗马》,混了四个月;

    国内绝大多数电影声音制作最多需要20天,而且拍摄日期随时变化。

    也是从赵楠开始,好莱坞成为了比较的标杆。

    比如中国音响是一个人负责,但好莱坞有两种人才,一种是混音师,一种是音响导演。

    不客气地说,中国电影的快速发展导致各方面的电影人才都比较平庸。

    好莱坞对人才的培养保证了他们有一生的时间磨练技能,以达到顶级水平。

    这个问题将在第三集特效中再次提出。

    其实,除了以上三个问题,赵楠还谈到了女性和职业选择。

    上大学的时候,她被称为“南哥”,公司里的小姑娘们都叫她“女战士”。

    我在中国做电影

    很多人听到赵楠的名字,都认为她是“先生”。比如金马奖组委会就曾误会她为“先生”

    所以她上台领奖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女孩子也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音响师,很好,很好”。

    我在中国做电影

    仅这句话就足以激励很多女性观众,也让电影从业者反思。

    第三集是特效。

    说到中国特效,就绕不开两个词:五毛特效和《流浪地球》。

    这一集可能是最改变一些刻板印象的一集。

    首先,特效不仅仅是几个人坐在电脑前玩电脑。

    我在中国做电影
    我在中国做电影

    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工作,包括银幕创作、管理、创作、对银幕的理解、对电影的认知。

    这也是国内仓促式人才培养无法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综合型人才是稀缺资源。

    其次,特效是要花钱的。

    大场地要房租,养一两百人要工资,正版软件要钱,每个月电费好几万……

    我在中国做电影

    接下来,国内外特效的发展历程和水平是不同的。

    我在中国做电影

    美国以微缩模型等传统特效开始,然后逐渐发展到现代数字特效。

    还是上面赵楠的问题,美国在特效方面积累很深。

    中国则没有这些经验。建筑物建在空中,所以会出现断层。

    我在中国做电影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虚拟人物等核心技术。

    比如“灭霸”这个角色,我们还没有能力承接这样的镜头。

    《阿丽塔:战斗天使》中角色阿丽塔使用的技术在中国可能没有人使用。

    我在中国做电影
    我在中国做电影

    最后,特效的制作过程并不容易。

    《邪不压正》李姜文随时随地测试特效人员北京建筑高度;

    《流浪地球》需要一遍又一遍地返工修改,连雪尘都要一帧一帧地检查才能细致逼真;

    《一出好戏》的黄渤要求非常高,每一个场景都需要精心打造……

    可见,特效不仅是一项细致的工作,还要满足不同导演的苛刻要求。

    最后我想谈谈TimYe的这一集。

    与电影相比,更有趣的是叶锦添。

    曾执导过《卧虎藏龙》《赤壁》《夜宴》等大片,并凭借《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他的受欢迎程度在艺术设计领域是无与伦比的。

    作为一名艺术家,叶锦添在14分钟内展现了他的精湛技艺。

    比如,他认为“艺术是另一个导演”、“我通常是让导演头疼的那个”……

    光是上面两句话,我们就已经能够感受到他对自己作品的热爱。

    作为出生于香港、工作于台湾、后来又与大陆导演合作的艺术总监,叶锦添对于三地的差异有着强烈的感受。

    香港借用了很多西方的东西,台湾有一点中国元素但还不够,回到大陆后才逐渐发现“东方美”。

    比如他在拍摄《大明宫词》的时候,就已经感受到了内地观众的高度认可。

    他甚至称之为“文艺复兴”。

    除了生活经历和工作经历,叶锦添还提到了张国荣的八卦:

    啊哥哥好可爱……

    同时,叶锦添还谈到了美国和中国电影业的差距:

    叶金天也这样评价当今的中国电影:现在是一个失去的时代。

    其实配音演员阿杰的部分也提到了这一点:模仿可以理解,但最终一定要发挥自己的特色。

    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很多人还处于模仿阶段,但还没有能够实现全面开花。

    《我在中国做电影》不仅捕捉到了摄影、声音、特效、美术、配音的魅力。

    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国顶尖电影从业者对电影的态度——曹禺的方法论、赵楠的女性态度、特效团队的情怀、叶锦天的大师风范、阿杰的传承精神。

    或许可以算是一部深度阅读的作品,但还远远不够。

    但作为点燃激情的火花,绝对是最合适的。 《

    《我在中国做电影》所反映的中国电影的困境非常值得关注。

    当一个高速发展但不够扎实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们需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我们的电影?

猜你喜欢

同类型

同主演

  • 26集全
  • 50集全
  • 54集全
  • 46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