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电波

影片看点

  1938年,我地下党组织在上海的广播电台被敌人摧毁后,延安解放区广播电台政委李侠(孙道临)来到了上海。他白天是商人,晚上在阁楼上收发电报。做好保密工作,党组织还安排纺纱厂女工何兰芬(袁霞饰)与他假扮夫妻。两人在工作中产生了真正的感情,成为了真正的情侣。  日军通过一系列手段发现了阁楼里的广播电台。李侠被捕。尽管他遭受非人的折磨,但他始终闭口不言,导致日军认为他只是在商业电台工作,才将他释放。日军投降后,李侠家族再次与国民党作战。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广播电台被国民党发现,李侠收到了紧急撤离通知,但此时,他收到了两条极其重要的信息。《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映于1958年的电影,由王苹执导,编剧 杜印、李强、黄钢,相关饰演分别有 孙道临、袁霞、王心刚、陆丽珠、黄宛苏、霍德集、李力、里坡、白钢、刘江、陆立之、曲云、王骏、王孝忠、吴凡、邢吉田、颜碧君、张帆、张亨利、张怀志、张璋、孟庆芳、刘秉章、朱毅之。其中孙道临(孙以亮 / 孙大雨)饰演李侠,袁霞饰演何兰芬,王心刚饰演姚苇,陆丽珠(于淑珍)饰演柳妮娜,黄宛苏(黄婉苏 / 黄晚苏 / 黄莹)饰演白丽遥,李力(李连生)饰演老马,里坡(李庆章)饰演八路军首长,刘江饰演国民党厅长,曲云(曲秀云)饰演邻居,王孝忠饰演中村,吴凡饰演施祥宝,邢吉田饰演孙明仁,颜碧君饰演房东,张帆(张执中)饰演邻居,张亨利饰演警卫员,张璋(张占文)饰演特务,孟庆芳(盂庆芳)饰演小仓,刘秉章饰演延安电台台长,朱毅之饰演精神病人,王毅饰演延安电报员。这部电影豆瓣8.1分,推荐观看!

  • 《永不消逝的电波》:李白和李侠1年前
    永不消逝的电波
    永不消逝的电波

    我无法评价该视频。如果说艺术成就不值一提,如果说思想层面那么充满意识形态。这是一部属于那个时代的电影。离开那个时代,意义几乎为零。但对我来说,这是一部记忆的电影。它属于记忆,所以不再执着于是否被评判。只是想谈谈记忆,和那个时代的人。1、电影《龙华烈士陵园虎灶》对一代父母影响深远。谁不知道“再见,战友”这句话。谁不知道有永远不会消失的无线电波。但对于80后的我来说,这部影片能够存在于我的记忆中,有两个原因。其一为虎炉。影片中有一个场景,就是在保温瓶的瓶盖上塞上一张小纸片来传递信息。过去,上海能取热水的公共场所被称为“老虎炉”。这部电影的拍摄地虎灶就是我奶奶住的地方。妈妈很早就告诉我,《永不消失的电波老虎炉》就是在那里拍摄的。从我记事起,虎灶早已消失了。但我依稀记得这部电影的名字。过了好久,小学组织了一次去龙华烈士陵园春游的活动。校长说,这里埋葬着许多著名的革命烈士。例如......李白烈士。观众惊呆了,因为大家只知道唐朝有李白,怎么会有人叫李白呢?并成为革命烈士。紧接着就提到了“邹韬奋”。我们这些不识字的人,只觉得“淘粉”两个字真是富有联想。于是几个人就笑倒了。校长勃然大怒,斥责孩子们不认真,在烈士陵园里大声喧哗。我们忍住笑声,听到校长继续说,李白的烈士就是永不停歇的无线电波的原型。噢,从那时起,我知道了李白的名字。又想起了这部电影的名字。2、孙道林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上海流行“爱国主义教育”。暑假里,有革命老电影的重播,还有几段倒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传片。其中有李白烈士故居的宣传片,配套的画面就是电影的结尾。一名无线电操作员戴着耳机,目光锐利地望着前方。我又不是没看过革命老片,个个不是在地道战、地雷战中丢尽了脸面,就是高大全长得不像别人,但这个电报员却不同——温柔、冷静。所以我决定看这部电影。其实我不能说有什么伟大的感情,但我已经证实,孙道临确实有一种出众的气质。即使扮演革命烈士,也难掩骨子里的文学精神。后来孙道临先生出了书《走进阳光》,回顾了拍摄这部影片的经历。他自己也不是很满意,因为前期的李夏太圆滑了,仿佛为了装而装,不过后来他就调整过来了。我不这么认为,但是从延安来到上海的李先生,戴着草帽,穿着白衬衫,笑容灿烂,非常漂亮。该书出版时孙老已80岁,于2007年底去世。不得不说,我为这样一位经历了半辈子文革的优秀演员感到惋惜。后来我回顾了他的大部分作品。我还是觉得他是一个真正有民国知识分子感觉的演员。3、李白烈士之后,我爱上了房子和黑色,对故事的原型产生了兴趣。(这也是我为证明我仍然像今天这样的证据而进行的十字军东征的开始)。据说江青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甚至想把它改编成样板戏,但表达方式太难了(总不能让他给电报员跳舞唱京剧吧),并且草案已经起草完毕。效果不太好,所以我放弃了。看完电影后,邓颖超特意点名了要照顾故事原型的家人。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李白烈士故居。李白烈士,1910年出生,湖南人。电影主要以他的事迹为主,穿插了上海白区另外两名秘密通讯员的事迹。(这两位战友,一位秦红军也被捕牺牲,另一位巧妙利用壁纸的马赛克图案隐藏发射机而活了下来。)李白烈士出身贫寒,加入红军,走过长征文化基础薄弱,但勤奋好学,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电报员,抗战时期被派往上海工作,与工厂工人邱慧英结成假情侣,相爱已久一次,结婚,生子,两次被派往上海。上次行动中他被捕并被救出监狱,但第二次却没有活着出来。上海解放前20天被害,时年39岁。上海解放后,烈士牺牲地点被发现,尸体被收集并安葬于龙华。现墓葬于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我知道现在有很多国军迷。但我还是想说,从1948年到解放,屠杀共产党人的历史确实很疯狂。很多年前,我在比利时的一家二手书店买了一张驻华记者拍摄的《Life》上海街拍。到处都是白色恐怖,到处都是人头尸体,还有处决。可以说,在这样的时代,这也不足为奇。人们会对聚会感到失望。我还记得初中的一个晚上,我走在四川北路上,突然天气变坏了,立刻下起了雨。不知怎的,我和同学走到天鹅宾馆附近的一条巷子里,在漆黑的夜色中看到了“李白烈士故居”三个字。于是我们在那个雨夜参观了李白烈士故居。我至今仍纳闷,这座故居那天晚上怎么还开着呢。一座老房子,在黑暗中亮着昏暗的橙色灯光。不仅有我们两个人,还有一对中年夫妇。负责的叔叔让我们在书上签名。就让我们上楼吧。一栋三层的日式房屋,电报室在顶楼。楼梯又窄又陡。二楼的墙上挂满了李白烈士的照片。其实他本人的照片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展现历史背景的照片。最后几张照片是浦东死者尸体的档案照片。虽然毫无生气,但依然可以看出,有不少伤痕。真是……历史上,李白在第一次被捕前发了五个“再见”时刻,这就是“再见,同志们”的来源。因为这部电影,李白烈士也被人们所熟知,不仅是他,还有整个地下情报系统。而他的家人在文革期间也被保存了下来。或许也可以说是“不幸的运气”。4、理想主义我一直想说这几句话。虽然我讨厌意识形态剥夺个人自由,但我也承认,在那个时代,中国需要一个激进的政党来解放思想。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欢解放这个词,但解放就是解放。如果没有这个阶段,妇女的平等根本就不可能实现,连识字这样的基本文化素养也不会普及到这种程度。那个时代的许多共产党人都是理想主义者。那个时间段。我已经很久没有读过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历史了。民国时期血泪多,何谈未来。很多事情最终都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也看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是毛泽东所说的“产生了新的特权阶级”,但我们也看到了一味追求阶级斗争的结果。这部电影也承载着属于我的记忆。最后,我可能只想想起那个炎热的下午电视上突然出现的一张脸的特写。能够有理想主义真是太好了。不管以后发生什么,总比那些一生只为名利而奋斗的人要好得多。

猜你喜欢

  • 1080P
  • 1080P
  • 1080P
  • 1080P
  • HD中字
  • 1080P
  • HD中字
  • HD中字

同类型

  • HD中字
  • 1080P
  • HD
  • 720P
  • 720P
  • 720P
  • 1080P
  • 1080P

同主演

  • 1080P
  • HD中字
  • HD
  • HD
  • HD中字
  • HD中字
  • HD
  •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