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差

影片看点

  马里奥(马西莫·特洛伊西饰演)是渔民的儿子。他不喜欢海,却成了邮递员,负责从岛上寄信。  岛上居住着智利诗人聂鲁达(菲利浦·诺瓦雷PhilippeNoiret饰)和他的妻子。聂鲁达曾流亡于此,他擅长写诗,才华横溢。马里奥每天都会发送和收到聂鲁达的许多信件。在频繁的接触中,马里奥对这位诗人越来越钦佩。他热衷于与聂鲁达讨论诗歌并学习诗歌。马里奥爱上岛上美丽女孩后,经常向聂鲁达吐露心声,最终用诗打动女孩的心,两人结为夫妻。  直到聂鲁达离开该岛,马里奥仍然坚持自己对诗歌的热爱。他继续写诗,准备在工人大会上朗读,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灾难。《邮差》上映于1994年的电影,由迈克尔·莱德福、马西莫·特洛伊西执导,编剧 富里奥·斯卡佩利、贾科莫·斯卡尔佩利,相关饰演分别有 菲利普·努瓦雷、马西莫·特洛伊西、玛丽亚·格拉齐亚·库奇诺塔、雷纳托·斯卡帕、琳达·莫雷蒂。这部电影豆瓣8.8分,推荐观看!

  • 《邮差》:大明星和小人物相遇的时刻/一件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戴锦华>1年前

    1。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因为它背后的时代逻辑。平等的梦想、追求平等、追求平等固然是一种乌托邦的冲动、乌托邦的想法,但它却能在人与人之间如此现实地践行,从而创造出故事中无限迷人、温馨的场景。

    2。这部电影代表了我最喜欢的电影类型之一,不为大资本,不为奇观,不为工业体系,不为大明星支持的电影亮相,而是由人民生命支持的作品,对世界的热爱,和电影。

    今天分享意大利电影《邮差》。叫《邮递员》的电影太多了:中国的、外国的、老的或最近的,但在我个人的记忆中,这个《邮差》总是占据着极其特殊的位置。

    如果你看过这部电影,如果你喜欢这部电影,你可能已经知道,这部电影的编剧兼联合导演,也就是电影的男主角,就是饰演马里奥的马西莫·特洛伊。这不仅仅是字幕信息,而是向大家揭示了这部电影第一个也是最外在的秘密。

    先跟大家分享一个理论上的老生常谈。我们常常认为应该通过文学作品来挖掘其深层的秘密,但事实上,答案往往就在表面。答案往往写在表面上,而不是揭开谜底并得到答案。在这段字幕信息中,已经向我们传达了很多关于这部电影的秘密。如果你不了解意大利文化,我们可能没有机会直接了解该片的编剧、联合导演兼主演马西莫·特洛伊,在当时的意大利文化中意味着什么。他曾经是意大利最著名的影视两栖明星,同时也是喜剧明星。我很难找到合适的比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在当时的意大利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可能就是卓别林的地位。作为一名喜剧明星,他如此成功并受到广泛的喜爱,这也证实了他作为这个职业的成功人士的地位,这意味着在市场上和在成功科学面前有一定的地位。

    但这部电影,从表面上看,甚至在它展开之前,就告诉我们马西莫·特洛伊本人的故事,他从不满足于成为一个电影和电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广受欢迎的喜剧明星的地位。他一直渴望有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他对这部作品的定义是:真实、感人、直达人心。这样一部真正属于他的电影,是一部他希望与社会、他人分享的电影,同时也是对社会、历史真实、真诚、诚恳、负责任的表述。

    邮差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很有趣的花絮,那就是,作为一个如此成功的人气明星、人气偶像、成功人士,他为了这部电影准备了很久很久,就像那些为电影做准备的人一样。很长很长和任何可以拍摄的电影一样,他面临的主要困难只是一个点——投资。换句话说,他在大众文化大众市场的知名度并不足以帮助他在他的心目中塑造出一部严肃而真诚的电影理想,一种直达人心、承载生命的力量,承载着一种力量。这种讲述人性高尚、歌颂人性的电影吸引了足够的投资,但相反却长期遭遇资金和制作上的困难。

    这部电影中最感人的故事之一是,当他最终获得​​融资并且电影开拍时,他长期存在的心脏问题变得如此严重,以至于医生认为他应该立即住院治疗必须做手术,否则就有生命危险。但马西莫·特洛伊完全不顾医生的建议,坚持拍摄这部电影,并在心脏状况极差的情况下担任导演和主演。拍摄结束后不久,马西莫·特洛伊就离开了我们。他用一生的时间拍了这部电影。用我平时不喜欢的虚伪的说法来说,银幕上,马里奥这个角色所承载的所有的温柔,所有的善良,所有的真诚,所有的琐碎,所有的执着和奉献,其实都是导演和编剧的功劳。。用他的生命创造的。所以当我们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真的希望大家能够感知到,这是马西莫·特洛伊通过银幕、通过岁月、通过生死向我们发出的极其真诚和温暖的微笑。

    讲完这部电影以外的电影故事,我们就进入到电影的讨论了。同样,表面写下的答案也告诉我们,和《让子弹飞》一样,这是一部演员电影。这是一部由导演本人同时作为主演、作为一个全能的、个人化的创作者完成的电影,这在大多数电影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就像类似的电影一样,我们可以在镜头前和镜头后欣赏一种非常不同的表达电影的方式,同时进行创作和工作。

    这是八卦、社会新闻、娱乐新闻或戏剧情节剧中最受欢迎的日常故事。但这部电影不同。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刚才描述的一切都发生了,但所发生的不仅仅是改变了马里奥这个小人物。虽然像故事一样的套路,确实将马里奥这个小人物推向了悲惨的结局,但在整部影片的叙事体系中,在影片的视觉呈现中,在影片所建立的价值表达和视觉语言中从价值体系来看,我们看到马里奥之死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悲剧。

    所谓小人物命运被改变,因此遭遇悲惨结局的套路,在这部电影中并没有改变。但当我们把这个结局拉回到整个叙事中时,我们就不能简单地将这个结局判断为悲剧结局。因为它包含了小人物和大明星的生活,真正是思想、信仰、历史选择意义上完全平等的相遇。意味着小人物最终让大人物与他交换了位置,同时也改变了大人物的生活,而且这种改变是深刻的、内在的。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个故事称为人与人之间、人与人的生命之间、甚至更夸张地说,灵魂的相遇的时刻。同时,这也是一个充满情感、充满温暖的时刻。

    在我的观影经历中,第一次在大银幕上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深受感动。我很少会被温暖的故事所感动。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一种你可能认为是扭曲的、病态的文化。我们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羞于做真诚的自己。表达,我们羞于表达,我们也有柔软,我们也会被柔软所感动。但当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它不仅触动了我的柔软,它不仅触动了我的温暖,还唤起了我内心的温暖,让我不羞于尝试与你们分享这份温暖。原因就在于,在这样一个大明星和一个小人物的普通相遇故事里,在这样一个平凡的故事里,却充满了正能量——现在我们可能会用这个我不喜欢的词叫“正能量”了展现了崇高的人性,在这样一个人与人之间真诚而温暖的故事中,也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时代的逻辑和一个时代人类生活的变化。而这个时代本身就是由那些试图改变自己生活同时改变时代和社会的人们所创造的。

    所以在这个故事里,不是人与人之间简单的相遇,灵魂的碰撞,也不是人与人之间真诚所产生的温暖,而是通过诺贝尔奖获得者聂鲁达,最伟大的诗人20世纪拉丁美洲的诗人,一个小渔村里被周围人鄙视、被周围人视为无用之人的年轻人。不平等关系的相遇,恰好传达了20世纪数万人共同的社会理想。它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社会民主政治思想,而更多的是一种乌托邦思想和乌托邦理想。冲动的社会平等。

    在诺贝尔奖获得者诗人与半文盲渔村游手好闲的年轻人的相遇中,在他们的交谈中,在他们的分享中,在他们对语言、诗歌、隐喻的讨论中,我们看到了这种平等。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了旧故事设定中平等中的不平等,即马里奥的记忆和聂鲁达对马里奥的记忆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确实写了,他写信把我的东西寄回来,完全无视他的情绪和他做出的承诺,但最终不平等被结局逆转了。

    在主线剧情中,我们看到马里奥十次发信,马里奥经历了爱情告白,聂鲁达出席了马里奥的婚礼。充满情感的表情。但我们也看到,在故事的主体部分,始终是聂鲁达在说话,聂鲁达在指点,聂鲁达在教导,马里奥在听,聂鲁达始终是中心和行动。或者说,马里奥正在追随。最终,马里奥用自己的真诚、爱心、行动以及对自己生活的改变,让聂鲁达成为倾听者,让聂鲁达成为追随者。

    我想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都不会忘记电影最后的蒙太奇。整个蒙太奇画面充满了马里奥用真诚和对聂鲁达的感情捕捉到的小渔村的声音,为我们形成了一个真实的、往往更深沉的、刻骨铭心的声音。体内的生命记忆。而这个声音包括马里奥的行动、马里奥的改变、马里奥的选择以及马里奥在公开场合和公共集会中朗读他的诗作的最后尝试。

    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我并不羞于透露我的感动,而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这个故事背后的时代逻辑。今天我们再次忘记并抛弃了一个逻辑:平等的梦想、平等的追求。虽然追求平等的梦想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冲动、乌托邦式的想法,但它却能在人与人之间如此现实地实现和践行,才造就了故事中这无限迷人而温馨的场景。

    《邮差》是一部真实的双主角电影,他们是故事中渔村里无所事事的无用青年马里奥,又阴差阳错地生活在这个小渔村的世界里,经历着政治流放、政治驱逐、政治迫害。超级伟大诗人聂鲁达。故事重点讲述了他们两人的交流,必然是因为聂鲁达改变了马里奥的一生,但最终也是因为马里奥,聂鲁达改变了聂鲁达的心。

    如果我们延伸这样的讨论,我们会发现这部电影的另一个翻译,这是台语翻译,与《邮递员》无关。我相信这个翻译指的是拉丁美洲伟大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部小说的名字,那就是《一件事先张扬的谋杀案》。非常有趣的是,这也是为数不多的被改编成中国电影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即李少红导演的《血色清晨》。那为什么叫“预公开求婚活动”呢?这个翻译也将故事的主要部分放在马里奥身上,以及马里奥在影片中经历的一段爱情经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部电影应该是一个结局美好的故事。突然爱上一个年轻、美丽、迷人的女孩的那一刻对于马里奥这个被渔村人民鄙视的年轻人来说仍然是不可能的爱情,而这个项目的最终成就是通过聂鲁达的帮助。

    如果我们把这个爱情故事当作影片的主体部分,我们大概会把聂鲁达讨论为叙事学上的所谓恩人,通俗语言上的所谓“助手”。但这样的叙述并不完全自足。正是在这次“预宣求婚事件”的爱情线索中,如此简单、如此迷人、如此童话般现实的求爱事件,连接着聂鲁达,这位恩人到底赐予了怎样的法宝马里奥要让他不可能的爱情成功并圆满吗?电影中很明显,就是诗。不仅仅是诗歌,不仅仅是诗歌,更是对诗歌本体的深刻理解,关于语言,关于隐喻,关于诗歌的媒介,关于诗歌的神秘与魅力。

    为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只沉浸在这样一个小成本、小电影、小故事,一眼就知道的温暖和泪水里呢?因为我们只需要回忆一下,诗歌在我们今天所生活的社会和现实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诗歌是否有可能像电影中那样拥有魔杖的魔力?我们今天还能想象一个年轻的女孩,因为当她的追求者开始读诗时,当他开始讨论诗时,他感到震惊和着迷,看他的眼神里有尊敬和钦佩,有甚至崇拜。我在这里讨论的不仅仅是诗歌,不仅仅是社会对诗歌这一最古老的艺术形式的态度,而是诗歌在电影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它准确地唤出了被遗忘和被我们埋葬的20世纪历史。

    邮差

    那一刻,诗歌是改变世界的梦想,是改变世界的信念,是利他主义的逻辑和原则,是对自己渺小的认识,但仍然义无反顾地承受着社会和社会的苦难。以自己的身体承担历史责任。选择。正是这样的背景,曾经赋予诗歌如此神奇、神秘、崇高的地位。今天,我们一想到诗歌,不仅充满了功利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蔑视,而且我们还很容易引用米兰·昆德拉这样的句子,说曾经有一个“刽子手与抒情诗人共同统治的时代”。”,我们对那个时代的判断也包括对诗歌的判断。

    当我们引用米兰·昆德拉的话时,我们完全忽略了米兰·昆德拉正在经历那段历史,参与那段历史,承载着痛苦、创伤、创伤,只有讲述这样一个故事的人。我们忘记了那段历史,当我们单纯地以胜利者的角度回望时,我们评判诗歌,我们评判改变世界的梦想和冲动。我们忘记了,我们在评判自己、现实的同时,也在否定未来的可能性。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在整个故事中的叙事功能再次让我们回到了特定的历史时刻,一种特定的回望历史,回望历史,重新触动固有的电影文本历史的意义远远大于电影故事的这种表达。而它让我感动,是因为今天全世界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加入一个阵营,幻想着能够分享和加入胜利者,加入强者,加入主流社会,评判那个特殊的时代。而马西莫·特洛伊作为他那个时代的成功人士,完全不认同那个成功阵营的逻辑。他依然充满深情、勇敢、真诚,就像故事里的马里奥,就像故事里的聂鲁达,穿过权力所制造的黄昏、障碍、隔阂,深情地回望那个时代,同时为我们召唤那个时代,把那个时代带回银幕上。

    在电影的最后一段,我们意外地遇到了那个悲惨的时刻,我们陷入了剧烈的痛苦,几乎没有时间安慰自己,我们不得不再次跟进电影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听到了声音马里奥深情地为聂鲁达占领的渔村。与此同时,我们听到了马里奥个人生活的转折点以及聂鲁达想象中和别人讲述的悲剧。时间。在所有这些声音中,我们追随聂鲁达,我们认同聂鲁达将自己重新定位为倾听者和追随者。

    影片中,戏剧性的场景、人物关系、精彩的对话拦截了我们的注意力,但同时,大家可能忽略了它,但实际上也被它捕捉到了。电影语言的要素。准确的说,这部影片非常突出的首先是影片中空间造型配乐所传达和承载的整体力量,即影片外景地的选择、艺术家的作品以及有效的运用。电影语言构建了这样一个安静荒芜、看似与世隔绝、与世隔绝的小渔村。正是这样的空间环境,在他们相遇时就已经承载着戏剧性,同时也承载着我们未曾预料到或难以预测的可能性。

    此外,影片中最强大的元素就是场景调度元素。场景调度最初是从戏剧理论或戏剧实践中借用的概念。在戏剧舞台上,场景调度是指人物之间、人物与道具之间的相对位移,是舞台叙事和舞台表现的最基本的形式和手段。也正是从调度的意义上来说,拥有肉身的演员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体来传达表演之外的重要表达手段和信息,或者作为表演的一个组成部分。

    场景调度既是一种舞台语言,也是一种戏剧语言。电影从舞台艺术和戏剧艺术中借用了这个词,赋予它全新的维度。在电影中,不仅通过画面中人物之间的相对位移、人物与道具之间的相对位移来表达意义,而且还表达了摄像机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摄像机与人物之间的相对位移、摄像机在特定场景中的相对位移。它是电影最基本的语言形式,最重要的语言形式,也是蕴含着电影语言最丰富可能性的形式。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正是十封信和一场婚礼。在这样的戏剧性段落和场景中,最微妙、最准确、最感人的表达,其实不仅发生在两个人的动作、两个人的造型、两个人的对话、镜头与人物的相对位置上,同一帧或不同帧中的人物关系和位置。两个人逐渐靠近的过程就是通过这样的场景布景的重复和每一次重复中的微妙变化来传达的。

    最后的告别场景是影片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两个人对称使用。两个人的位置完全对称的画面,完全平等的场景,向我们展示了影片最终想要传达的这个人与人之间温暖故事的主题是平等的存在。平等的理念,在电影语言中,最终通过完全对称的剪切镜头,在视觉上直观地传达给观众。也可以说,电影中的那一刻,更像是一种对平等的期待,或者说是一种对平等将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到来的预言。

    这部电影代表了我最喜欢的电影类型之一,那就是,它不是为了大资本,不是为了奇观,不是为了大明星支持的电影亮相,不是为了工业体系,而是为了人们的生活,为了全世界,为了对电影的热爱,对这部作品的支持。

    最后,我想再次提醒大家,如果你看这部电影,如果你再看这部电影,请记住,这是特洛伊通过屏幕传给我们的声音。问候和一种召唤。

猜你喜欢

  • HD中字
  • 1080P
  • 1080P
  • HD中字
  • 1080P
  • HD中字
  • HD中字
  • 1080P

同类型

  • HD中字
  • 1080P
  • 720P
  • 1080P
  • HD
  • 720P
  • 720P
  • 720P

同主演

  • HD
  • HD
  • HD中字
  • HD中字
  • HD中字
  • 1080P
  • HD中字
  • HD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