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莫扎特

影片看点

  影片将快节奏的知性表演、优美的哲学沉思、炮弹语录、战争场面的爆炸瞬间无缝衔接,呈现出一幅色彩斑驳的抽象社会素描。  戈达尔对于当代国际政治热点与文化艺术的关系有着深刻的思考。正是因为这样的思考,电影《永远的莫扎特》才问世。  影片中有两条故事线索:年轻人一行人前往萨拉热窝,计划在那里参加文艺演出;希望能去好莱坞。  影片通过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毫不掩饰地表达了戈达尔对前南斯拉夫内战的厌恶,并反复强调了他对西方强权政治的批判立场。而且,戈达尔认为,强权政治不仅摧毁了人们的生活,也摧毁了文化艺术的刽子手。在强权政治的控制下,电影乃至人类其他文化都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殖民文化泥潭。《永远的莫扎特》上映于1996年的电影,由让-吕克·戈达尔执导,编剧 让-吕克·戈达尔,相关饰演分别有 Madeleine Assas、Ghalia Lacroix、Bérangère Allaux、弗雷德里克·皮耶罗。这部电影豆瓣7.7分,

  • 《永远的莫扎特》:永远的莫扎特 For Ever Mozart1年前

    永远的莫扎特

    于1996年在《永远的莫扎特》拍摄。它是戈达尔第四阶段即历史挽歌阶段的代表作之一。影片结构晦涩难懂,具有明显的拼贴风格,让很多影评人难以理解。就连研究戈达尔多年的专家科林·麦凯布也表示看不懂这部电影,只是对几个场景印象深刻。影评人妮可·布雷内兹甚至直言本片是“戈达尔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糟糕的电影”。但事实是,《永远的莫扎特》在戈达尔电影风格的不断交替中,预示着新转型的雏形,而理解这部影片是理解戈达尔后期风格的关键,也是理解《电影社会主义》乃至《再见语言》的关键。。作为电影史上最前卫的电影大师,戈达尔的工作风格也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不断变化。继《万福玛利亚》之后,戈达尔以超长《电影史》开启了他导演生涯的又一篇章。这一时期,戈达尔秉持着总结20世纪的态度,将电影、文学和历史结合起来,以挽歌式的方式叙述。同时,它的重点是对20世纪世界上许多灾难性屠杀的反思和批判。在戈达尔看来,这场史无前例的百年战争给艺术和人类造成了极其可怕的损害,而这也成为戈达尔现阶段关心的最重要的主题。本片是戈达尔反思波斯尼亚战争和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的电影作品。

    永远的莫扎特

    1992年,波斯尼亚战争爆发。从南斯拉夫独立出来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与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发动了大规模战争,震惊了全世界。1995年,波黑军队袭击塞尔维亚布拉图纳斯,造成大面积杀戮。作为报复,塞尔维亚于7月6日进军斯雷布雷尼察。占领后,屠杀开始了。他杀害了居住在城内的所有波斯尼亚男子,强奸了波斯尼亚妇女,甚至剖腹孕妇,成为历史污点。

    永远的莫扎特

    当时,为了表达艺术反对战争的决心。众多艺术家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对战争和屠杀的蔑视。戈达尔多次在电影中对这场战争发出呐喊和指责。在1993年的短片《向萨拉热窝致敬》中,戈达尔展示了一张塞尔维亚士兵折磨一名妇女的照片,并用尖锐的言语进行了批评。很快,戈达尔在法国报纸上看到了菲利普·苏勒斯撰写的一篇报道,详细介绍了作家苏珊·桑塔格前往被塞尔维亚士兵围困的萨拉热窝排练《等待戈多》的故事。戈达尔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想把它拍成电影。在戈达尔最初的设想中,他本来想描述主角去萨拉热窝排练法国剧作家皮埃尔·德·马里沃(去年的金棕榈电影《阿黛尔的生活》中也提到过)的《爱情与偶然狂想曲》。不过,由于戈达尔在自己居住的瑞士罗尔的书店里并没有找到这部剧,而是看到了同主题的穆斯喜剧《爱不可儿戏》,因此他决定更改剧本,在电影中使用后者。这就成为了《永远的莫扎特》的雏形。

    全片分两地拍摄,代表了全片的两条线叙事。萨拉热窝的大部分场景都是在瑞士莱曼湖附近拍摄的(戈达尔后期的大部分作品也在这里拍摄,包括新作《再见语言》)。对于戈达尔来说,虽然故事是关于萨拉热窝的,但实际上没有必要去萨拉热窝拍摄场景,因为他想要展示的是战争的愚蠢和残酷,而拍摄地点并不重要。第二行,海边部分是在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海滩拍摄的。虽然在场景位置上做了区分,但两条故事线实际上是交织在一起、拼贴在一起的,甚至打乱了时间,相互穿插。这也是戈达尔做的一个结构性游戏,但如果仔细提炼,还是能找到故事的精髓。语境。

    影片的两条线叙事中,一条讲述了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孙女卡米拉是一位戏剧导演。她决定和男友阿奇以及女仆罗塞特一起去萨拉热窝排练话剧《爱不可儿戏》。他们乘坐加缪意外身亡时驾驶的汽车一路前往萨拉热窝,却被塞尔维亚军队扣为人质。三人被士兵强奸,最终被谋杀,死在萨拉热窝的土地上。与此同时,卡米拉的父亲是一位老导演,他想在生命的最后拍摄一部名为《宿命的波丽路》的大制作电影。他经历了严格的选角过程,并在海滩上拍摄了一个重要的场景。老导演和戈达尔本人一样,根本不按剧本走,甚至一句台词重复了60多次,也不告诉演员任何理由。最终,当他的电影上映时,除了精美的摄影之外,他还被指责过于晦涩难懂,观众选择观看好莱坞大片《终结者4》。

    影片虽然名为莫扎特,但却在开头使用了一段贝多芬的音乐,呈现出影片文字、声音和画面的错位。开场后,戈达尔本人客串了足球界不存在的人(也是对《放大》结局的致敬)告诉观众,他们无法相信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在随后的影片叙事中,戈达尔展现了他对20世纪艺术发展的回顾和见解,并以加缪、海明威等艺术家的意外死亡诠释了艺术的脆弱与魅力。在整个作品中,戈达尔对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放置了无数的隐喻和演示。整部影片的四个阶段也可以看作是艺术创作(尤其是电影创作)的准备、制作(拍摄)和展示三个阶段。然而,这三个阶段被突然插入的战争和暴力打断和分隔。艺术在展示和反思历史的同时,也深受当前政治事件的影响。被屠杀妇女血淋淋的面孔照片不断出现,让我们想起艺术世界之外正在发生的可怕战争和杀戮,这也是整部电影的初衷。蓝色艺术与红色血液的融合构成了《永远的莫扎特》的主色调,而分裂的视听语言也是戈达尔展现这个分裂时代的最佳选择。影片中的老导演显然是戈达尔的超我,代表着艺术创作的神秘与未知。面对戈达尔面临的困境,他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坚持自己,这是这个时代艺术家的最好写照。影片的最后阶段,之前缺席的莫扎特终于出现了。我不知道这是一个倒叙,还是某种超现实的段落,所有的角色聚集在莫扎特的音乐会上,享受音乐。但艺术的出现只是短暂的一瞬间,甚至不时被手机铃声打断。很快,电影进入字幕,莫扎特的音乐再次消失,只剩下乐谱转动的声音。当艺术从创作到欣赏的过程结束后,还剩下什么?是艺术本身,还是只是翻页一样残留的记忆?最终,电影定格在一幅拼贴画中,一幅由霍克斯的《疤面煞星》和各种暴力图像拼贴而成的名画,呈现出一种支离破碎的状态。在电影创作被好莱坞式的暴力和《终结者》等大片塑造的世纪之交,在战争与时代的间隙,艺术的未来对于戈达尔来说仍然是未知的。

    (最初发表于《数码娱乐DVD导刊》)

猜你喜欢

  • 第二部分
  • 1080P
  • HD中字
  • 1080P
  • 1080P
  • HD中字
  • 第01集
  • HD1280高清中字版

同类型

  • HD中字
  • 1080P
  • 720P
  • 1080P
  • HD
  • 720P
  • 720P
  • HD中字

同主演

  • HD中字
  • HD中字
  • HD中字
  • HD中字
  • 1080P
  • 1080P
  • 1080P
  • 108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