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情人

影片看点

  塞维罗尼亚,希腊小岛,纯净安静,宛如世外桃源。岛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与世界其他地方没有任何竞争。然而,二战的战争很快打破了这种宁静。意大利军团的安东尼奥·柯莱利上尉(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率领士兵驻守岛上,双方保持着敌对距离。唯一跟随柯莱利的是孤独的曼陀林琴。一次偶然的机会,柯莱利结识了当地女孩佩拉吉娅(佩内洛普·克鲁兹饰演)。两人起初不和,但佩拉吉娅优雅的风度和强硬的性格很快打动了柯莱利的心,柯莱利天籁般的琴声也让佩拉吉娅着迷。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随着战争的临近,相爱的两人不得不做出最后的选择。  这个发生在二战战火中的感人爱情故事《战地情人》,改编自英国著名作家路易斯·德·伯尔涅斯的畅销小说《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女主角佩内洛普·克鲁兹凭借本片获得2001年第14届欧洲电影奖“观众最佳女演员”提名。《战地情人》上映于2001年的电影,由约翰·马登执导,编剧 肖恩·斯洛沃、路易斯·德·伯尼尔斯,相关饰演分别有 尼古拉斯·凯奇、佩内洛普·克鲁兹、约翰·赫特、克里斯蒂安·贝尔、大卫·莫瑞瑟。其中塞尔吉奥·阿尔贝利饰演Soldier of La Scala。这部电影豆瓣7.5分,

  • 《战地情人》:让感情的归感情,其它的归其它——《战地情人》观影笔记1年前

    最近印象最深刻的电影是一部老电影《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科莱利船长的曼陀林)。可能是因为标题太长难读,在中国通常被翻译为《战地情人》。不过后一个名字的翻译总感觉粗俗,会影响观影前的第一印象。看完整部电影,很明显我更喜欢前者的直译,因为曼陀林这个美妙的乐器是影片中最重要的道具之一,所以直译的味道更好。

    1。曼卓斯为何失去爱情?

    当影片进展到四分之一时,当柯莱利船长将住在医生父女的家里时,相信观众能有一种预感,这个从一开始就一直带着魅力光环的柯莱利船长看起来,很可能是和女主角佩拉吉娅发生了什么事。

    但毕竟佩拉吉娅与同村从军的年轻人曼卓斯有过婚约,所以在期待剧情进展的同时,也不禁为这部电影捏了一把汗。三角恋故事很难讲!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开始,但不要被庸俗的三角恋场景所阻碍!

    这样的故事要讲好,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处理从女主角开始的两方如何潮起潮落的微妙过程。因为,如果没有合理的理由导致与未婚夫曼卓斯的关系淡化,那么与柯莱利队长的关系发展就会出现孟浪,得罪观众。

    电影不像原著小说,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铺垫细节,也不适合用大量的旁白来凸显人物内心经历的变化。那么这部电影是如何处理的呢?巧妙地从人物设计出发,女主角佩拉吉娅和未婚夫曼卓斯自然就有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故事发生地塞维尼亚作为一个海上小渔村,在20世纪40年代战争爆发之前是一个相对偏僻的地方。这里的希腊岛民淳朴、粗犷。渔夫的儿子曼卓斯就是这样的性格,充满活力,又容易冲动。遇到的敌军士兵勃然大怒,争相报名前往异国阿尔巴尼亚前线送死。

    他也有一些调皮的二年级。影片一开始,岛民们用尴尬的舞蹈庆祝圣格拉西莫斯节,节日第二声礼炮后夸张的假伤,以及探险前一天晚上在村里的练习。宴会上向佩拉吉娅深情告白背后隐藏的恶作剧,这些生动的段落让这个角色看起来有些滑稽可爱。

    佩拉吉娅是什么样的性格?她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医学。影片中,她的父亲是当地村庄唯一的医生,他一直立志为当地书写历史。以这样的家庭背景,佩拉吉娅的文化修养在村里应该是不多见的。从影片后面展示的佩拉吉娅写给曼卓斯的100封信的段落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

    战地情人

    与滑稽、暴躁、热情的曼卓斯相反,佩拉吉娅的性格相当平静和安静,几乎没有夸张的表情和大幅度的肢体动作(我记得电影中有两次他不那么平静和安静,还有一次)当得知希腊军队赢得了阿尔巴尼亚战役并迫使意大利军队撤退时,我以为我马上就能和我的未婚夫曼卓斯团聚;有一次我看到柯莱利上尉浑身是血,走过多次地狱之门,被抬回来)。

    只是性格上的差异,并不足以造成未婚夫妻之间固有的不和谐;从夏天到冬天的100封信的时间间隔里,未婚夫毫无生死消息,这无疑会大大加深他们之间的情感裂痕,但还不够致命。真正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精神世界的身高差。

    当曼卓斯回国第一次见到佩拉吉娅时,佩拉吉娅问:“我每天给你写信,几百封,你却没有一封回信?”曼卓斯表示痛苦,他从怀里掏出几百封用橡皮筋扎起来的书信,回答道:“我从来没有学过读书写字……”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佩拉吉娅将给曼卓斯的书信一一念出来。当他读到最后一封信时,也就是佩拉吉娅描述他对未婚夫的感情如何出现关键转折点时,曼卓斯打断了他的话。原来,此时他听到了一群意大利占领军列队行进的声音,然后感叹自己不应该留在村子里,他应该去战场,去前线。

    此时,有一个小片段的爆发性表演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当最后一封信的朗读被打断时,佩拉吉娅微微皱起了眉头,这种微妙的表情被女主角佩内洛普捕捉到了。克鲁兹此时的精准可以说是胜于雄辩,标志着两人在精神世界的彻底分离。

    曼卓斯对佩拉吉娅的感情是宏大而普遍的。此时,他脑海中的大部分空间已被家国情怀占据,无法满足佩拉吉娅内心精神世界极其丰富细腻的需求。佩拉吉娅的感受是细致入微、高分辨率的体验。在这个问题上,两人几乎没有共同点。

    电影已经进展到这一步了。可以说,无论有没有柯莱利船长这个角色,至少佩拉吉娅对曼卓斯的感情再也回不到影片开头两人在海边玩耍的时候了。

    也许有的朋友会抱怨曼卓斯,大侠是为国为民。在这样一个抗击外侮的特殊时刻,曼卓斯心系家国,宁舍温柔的家乡也想千里迢迢从军。他怎么了?

    确实,我们这些对二战历史和救亡图存有更多共情的人,自然更容易同情曼卓斯的角色。然而,历史和生活并不总是由宏大的叙事组成。

    读历史的子孙后代,是站在上帝的视角,眼里充满了时代的脉搏、历史的走向;但对于生活在其中的微观个体来说,大时代、大历史离常人太遥远了。和平时期,一粒时代的灰烬就足以在众人面前堆积成山。

    在佩拉吉娅的处境中,我们不能要求这个人物坚持了解世界反法西斯伟大斗争的历史走向,也不能要求她无条件地理解曼卓斯近乎如曼卓斯的家国情怀。匈奴。

    这样的角色,此时此刻,她感受到的就是她的感情体验。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没有得到对方预期的共鸣,让她怀疑这个人是否真的是对的人,仅此而已。

    2。佩拉吉娅的情感成长

    爱需要学习吗?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因为这是人类长大到一定年龄后必须具备的动物本能。但从佩拉吉娅在这部电影中的经历来看,爱是需要学习的,而且是可以学习和成长的。

    战地情人

    影片前半段她和曼卓斯的爱情是真实的,后半段她和柯莱利船长的爱情也是真实的。只是爱情有深度,爱情也会有结局。

    小时候,我们都对爱情有着特别美好的憧憬和幻想。当青少年第一次尝到爱情的滋味时,一切都可能成为爱情的诱因——对方帅/漂亮、可爱、一起玩、关心自己等等,都会让我们感觉找到了爱情。

    佩拉吉娅也是如此,她和曼卓斯青梅竹马,一起跳舞,一起去海边玩耍,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自己的内心体验是非常美好的,感觉彼此同样好,在曼卓斯眼里那时的两个人,这不就是爱情吗?他们正处于感情的上升期,看到的都是对方最好的一面。他们认为,性格上的差异不足以成为白头偕老的阻力。

    此时的爱情,年轻、美丽、盲目。有多瞎?曼卓斯出征前,两人在长辈的陪同下,在祭司的见证下完成了神圣的订婚仪式。第二天临走时,佩拉吉娅答应经常给曼卓斯写信,并叮嘱曼卓斯一定要记得回信。曼卓斯没有正面回应,默默回应了一个帅气的飞吻。

    看完影片才知道,曼卓斯从来不识字,他连字都不会读,更不用说写信了。然而,作为未婚妻,如此重要的信息,佩拉吉娅却一无所知。可见他们的关系是多么的绿色和盲目。改掉自己的缺点。

    虽然双目失明,但当曼卓斯要去前线参军离开时,两人面临着漫长的分离,甚至可能永远分离。外部环境的剧变成为两人关系的催化剂,从感情阶段大跃进订婚。

    这一段让我想起了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和范柳原。也是在战争时期,香港的沦陷,让这对永远无法在一起的恋人。有时候外界环境的变化,会让两个人的感情走得比爱情本身还快,也会掩盖一些已经存在的问题。

    一段感情,无论起点多么意气风发、多么激动人心,总会在激情退去后进入平静期,不可能一辈子对对方隐瞒彼此的缺点。高原期你眼中的另一个人,一定不如上升期你眼中的另一个人。两人性格、经历、天赋的差异逐渐显现,爱情真正的考验来临。

    更大的考验还来自于比较。在佩拉吉娅对曼卓斯的感情发生质变的同时,柯莱利队长出现了。柯莱利船长出场的第一幕也是轻狂又滑稽。作为一名下级军官,他走在炮兵方阵之外。在当地围观的人群中,他一眼就看到了佩拉吉娅,嘴里肆无忌惮地喊着口号,行了一个挑衅性的军礼,然后留下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背影——他的背上背着一个包裹着的曼陀林,仿佛背着一个巨人。鸡腿。

    随着柯莱利船长搬进了医生父女的家,两人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互动。佩拉吉娅和柯莱利队长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矛盾,一个是被征服方的平民女儿,一个是征服者的军官。对于一个攻占了她家乡的敌方将军,她本以为他会是残暴而充满敌意的,但真正的柯莱利上尉却是一位彬彬有礼的绅士,一个在曼陀林演奏和歌剧演唱方面都非常有造诣的人。高是一位音乐家,一位思想深刻的哲学家,总之,这是一个从入伍以来从未用枪指着任何人的另一种“敌人”。

    如果不考虑战争中的敌我关系,而只看人本身的素质,正如我之前所说,在战争中可能没有一个年轻人能与佩拉吉娅匹敌。整个塞维尼亚岛上的精神世界,而现在,这位不仅堪比,而且足够优越的柯莱利船长出现在他的眼前,而且还拥有自己的BGM和魅力光环。

    无论是精神世界还是文学修养,柯莱利队长填补了佩拉吉娅人生的真空。他无疑是佩拉吉娅唯一的存在,没有竞争对手,没有参照物。

    他们之间的情感进展如此顺理成章,唯一能够对感情形成阻力的就是感情以外的世俗事物——如何处理与曼卓斯的婚约?如何处理敌我关系的重大问题?

    我在第一部分提到过曼卓斯为什么失去爱情,当最后一封信被打断的时候,也就是他们的婚约在佩拉吉娅心里死去的那一天,这层内心的束缚到了之后,就不复存在了,剩下的就是如何在人类的复杂层面上平息事态了。

    敌我关系中的大问题已经逐渐消解,因为柯莱利队长的“敌军”太非典型了。如果片中只有“敌军”和“我军”之间的歌舞晚会,解析力就弱了,因为姜文的《鬼子来了》也有类似的片段,但晚会之后就是血腥屠杀。

    好在,影片中对柯莱利船长的另一种敌人的刻画充满了浪漫和喜剧色彩。声望;应征入伍的新兵不一定会射击,但必须有音乐天赋;全炮兵连的音乐造诣明显高于战斗造诣,口音音阶高于军衔;二战遗留下来的旧炸弹造成了各种搞笑的事情。甚至当他们得知祖国意大利投降时,全军的第一反应不是痛苦、愤怒或羞耻,而是狂喜,因为战争终于可以结束回家了。向上!喜悦和庆祝的感觉溢出了屏幕,让人真的分不清谁赢谁投降了……

    所以影片里这么多细节之后,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已经看不到是非的存在感了。我能感受到的是,两个同样充满文艺情怀、有着同样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的男女已经一步步相爱了。

    有了曼卓斯失败感情的教训和老父亲对人生情感体验的忠告,虽然此时还处于感情的上升期和盲目期,但相比之前和曼卓斯在沙滩上玩耍、订婚入伍的时候,佩拉吉娅长大了,她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清楚地意识到,当上升阶段的激情退去时,自己会有怎样的经历,到了那个时候,自己是否还能这样。时间。就这样捍卫这段关系。

    真正想清楚之后,她面临着人生情感经历中最大的选择十字路口——前未婚夫曼卓斯背着垂死的柯莱利船长出现在她的面前!前者知道后者是自己的情敌,也知道佩拉吉娅“回心转意”,但他依然表现得很绅士。他竭尽全力将情敌从死门中救出来,只是为了赢得另一次选择的机会,并希望佩拉吉娅能够被感动,重新爱上自己。

    这个级别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我们处在佩拉吉娅当时的处境,道德上的感恩、青梅竹马的回忆、对民族大义的仰慕……这些情感之外的东西就会与情感交织在一起,成为一种复杂的混合物,让我们难以判断和判断。选择。

    但此时,佩拉吉娅对于情绪的认知已经完成了从朦胧到清晰的高级阶段。她只听从自己的内心,从最纯粹的情感角度做出选择。她又回到了曼卓斯的订婚戒指上。

    让感情归感情,剩下的归别人。这是佩拉吉娅长大后向我们展示的答卷。

    3。迷人的柯莱利船长

    关于柯莱利船长的角色设计,前一部分已经讨论了很多。这一部分我想先结合演员尼古拉斯·凯奇的表演谈谈我对这个角色的理解。

    我想我看到了一些来自某阀门和海外影评人的批评声音。有评论认为,凯奇在本片中诠释了这样一位带有意大利口音和他一时兴起学会的英语的军官。不是最好的选择。一些外国影评人甚至严厉地说:“凯奇扮演的更像美国人而不是意大利人”。

    但是当我观看这个视频时,口音并没有让我觉得有问题。相反,我个人认为凯奇的加持,给柯莱利队长这个角色加分不少。首先声明一下,我只是凯奇叔叔的前粉丝。我很欣赏凯奇巅峰时期的作品,但对凯奇成为烂片之王之后就没有任何感觉了。

    战地情人

    我一直有一种感觉,凯奇这个演员,有一种混合气质,一种能把悲剧感和喜剧感完美地融合在同一张脸上的气质。在某些微表情的状态下,他会给人一种命运般的悲剧感;然而,在很多电影中,他也有那种狂妄、轻浮、甚至有些不讨好的情节。

    所以他很适合演那种不认真、经常运气不好的非典型正面人物或者非典型反面人物。同时,正反两面的角色,除了经典的《变脸》之外,应该就是本片中的柯莱利船长了。

    柯莱利队长刚出现时更像是一个反派。侵略者的身份,以及他第一次见到佩拉吉娅时的轻浮行为,让人担心会发生侵略军抢劫平民妇女的故事。人们都为自己的正义未婚夫曼卓斯捏了一把汗。

    战地情人

    这个角色之所以能在观众心目中迅速逆转,就是因为一次又一次打破心理预期。熟悉心理学的人都知道,评价一个人真的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我们认为一个人好不好,往往不是由这个人本身的客观状态决定的,而是由这个人的客观表现与我们对他的心理预期的差异决定的。老话说“妓女晚景好,半生不碍烟火;贞女白头白头,一生无苦难”,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柯莱利队长。在我们的观念中,侵略者什么也不会做,他什么也没做。他的言行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作为占领军军官,他在市政府门前的投降谈判中碰壁;他们没有使用权力压倒人民,而是像法庭辩论一样抗议。各种有趣的情节和可爱的反差让这个关于侵略和征服的故事显得一点也不厚重,也一步步凸显出这个角色的独特之处。魅力。

    真正让柯莱利从魅力升级到迷人,进而彻底“洗白”成正面角色的,是剧中的经典情节和最重要的道具——柯莱利船长曼陀林隆重登场的场景。

    医生父女期盼的曼陀林钢琴声被延迟了,只能听到空洞有节奏的敲击声。屏幕上,沉醉在“戏”中的柯莱利、一脸困惑的医生、静静等待的佩拉吉娅,三人的表情同时出现在一个场景中,十分有趣。

    不耐烦的医生终于忍不住发问了。终于从酒醉中回过神来的柯莱利讲述了事情的始末。此时此刻,他已经置身于一支完整的交响乐团之中。为管弦乐队预留的四十五分半钟,是一段轻松而优雅的前奏。

    当曼陀林的钢琴声终于响起时,医生已经离开,镜头给了佩拉吉娅几个特写。此时她的微表情在影片中相当少见,眼神闪烁,似乎在思考什么,或者在寻找什么。也许我此时就像在屏幕前一样在想,如果没有这场战争,眼前的表演者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抛开音乐天赋不谈,柯莱利队长是一个走到哪里都背着曼陀林的人,在战争期间必须想象并享受整场音乐会;一个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为自己创造独立完整的内心世界的人。这一点可以从太多地方得到印证,比如后面逗弄小女孩的片段、炮兵官兵合唱经典圣露西亚的片段等等。

    柯莱利船长并不完美,有时甚至相当笨拙和不可靠。亲自指挥爆破一战遗留下来的旧炸弹这部分,作为一个失败的军事行动案例来说,实在是太成功了。

    影片最后,意大利官兵放下武器,准备回家。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战友被德军杀害,决定倒向游击队,与德军作战时,他们却看不到任何主角光环的加持。

    作为专业炮兵部队,当提前准备好炮兵阵地和伏击碉堡时,面对远程敌方战舰,或者中近程敌方坦克和步兵,仔细瞄准连发数量所有的大炮都没有命中;当大炮无能为力,不得不举枪街头作战时,柯莱利的射击姿势就像一个军事新秀,与经常被网络嘲笑的黑人大叔的怪异射击姿势相比,他们职业上哪儿也去不了。甘晴儿他们的天赋树技能点,全都集中在音乐上!

    这种不完美并不是刻意的喜剧处理,而是故事本身对于战争的一种指责态度。这些人的技能点不对并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战争的错。

    以两次世界大战为代表的全面战争,几乎将主要参战国的青壮年人口全部带入了战争机器。一群原本有着各自人生轨迹的不同国籍的青壮年,被迫在战场上相遇。无论你过去的专长是农耕、烹饪还是音乐,这里评判你的标准都是杀人技巧。

    然而,即使在修罗战场的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影片中的柯莱利船长始终保持着对音乐、艺术、善良的世界的执念,以及随时转身的能力。人们带入音乐的世界,享受优美的音乐所带来的欢乐的奇特魅力。

    对于战争,他可能是一个可怜的非职业军人;但为了生活,为了长期与世隔绝、缺乏新体验的塞维罗尼亚岛民,为了身边早已厌倦战争、渴望回家的战友,为了同样关注家乡的佩拉吉娅。丰富的内心世界经历:柯莱利队长,足够迷人。

    影片的最后,战争结束了,劫后余生的柯莱利和佩拉吉娅终于再次相见,走到了一起。有人说这个结局相比原著来说太幸福了,但我想说,只有这样的幸福结局,才配得上柯莱利这样迷人又可爱的人。

    4。见识人生百态的老父亲

    从影片一开始,老父亲就像影片的旁白一样出现在我们面前。没错,旁观者都看得出来,这位老医生一直是影片中看世界、看世界最清楚的人。

    佩拉吉娅与曼卓斯热恋期间,当女儿试探性谈婚论嫁时,老医生给他头上泼了一盆冷水:“你们都太年轻了。大家都结婚太早了。我时常想念你,只有嫁给外国人,你才能幸福。”这三句台词就像三句预言,分别印证了之后故事的进展。

    从拍摄手法上看,影片设置了这样一个上帝视角的人物,提前埋下了各种伏笔,为故事增添了一种命运感;从这个人物的内生逻辑来看,老医生像先知一样预言事情,并不稀奇。

    这位老医生熟悉岛上的历史,对历史上当地发生过的战争、屠杀和地震了如指掌。这一点在他的台词中多次提到。

    战地情人

    屠杀和地震事关生死,是比爱情更高层次的主题。沉浸在旧论文堆里的老医生,经历了两千多年来诸多生死命题的洗礼,似乎也经历了精神世界中普通人的轮回。带着这样的精神体验,我回顾了自己的现实生活和女人的生活。

猜你喜欢

  • 1080P
  • 1080P
  • HD中字
  • HD中字
  • HD
  • 蓝光
  • 1080P
  • HD

同类型

  • 1080P
  • HD
  • 720P
  • 720P
  • 720P
  • HD
  • 720P
  • 1080P

同主演

  • 1080P
  • HD
  • HD中字
  • 1080P
  • HD中字
  • DVD
  • 1080P
  • 108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