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与旧电钢

  • 纪录片
  • 张宜苏张鹏程
  • 149分钟
  •   主角A热爱音乐,辞去工厂学习创作。目前他拥有超过100首原创歌曲。他曾在北京卖唱地道歌曲,后因缺

影片看点

  主角A热爱音乐,辞去工厂学习创作。目前他拥有超过100首原创歌曲。他曾在北京卖唱地道歌曲,后因缺粮回到家乡徐州,靠在路边表演为生。  主角B,出生于台湾,15岁时随父亲生活在徐州,父亲去世后不久,他在孤独中自学钢琴、音乐创作、MIDI音乐制作。他的弟子众多,其中也包括偶像明星。但他依然住在廉租房,依然靠倒卖电子垃圾为生,依然免费教育热爱音乐的人。  他们命运多舛,平凡,伟大,穿着破旧的衣服,唱着最美的歌!《自行车与旧电钢》上映于2013年的电影,由邵攀执导,相关饰演分别有 张宜苏、张鹏程。这部电影豆瓣8.5分,推荐观看!

  • 《自行车与旧电钢》:无1年前
    自行车与旧电钢
    自行车与旧电钢

    片子里有一点让我印象很深,那就是张宜苏自己的音乐和里面的音乐、他的徒弟或者朋友的音乐很不一样。如果我采取极端的观点,我认为他的音乐是艺术,其他人的很糟糕,虽然远远不及他的作品更有名、更受欢迎赚钱(张程鹏的最糟糕的可能会好一点),而且可能张程鹏在创作理念上更接近他一点(就尽量纯粹地创造自己内心的音乐,而不是市场和其他人喜欢的)。但这让我思考:他没有带领他的学徒和朋友走向他自己的音乐品味的方向。影片中,他的学生表示,他一直强调创作自己内心喜欢的、让自己快乐的音乐,坚持独立思考,不盲从任何人。包括在片中看到他教学生,他也在努力帮助别人挖掘自己内心的音乐。对他来说,似乎引导别人创作别人心中想要的音乐更为重要,他也会真诚地引导别人快乐,因为音乐给生活带来快乐。他自己的创作理念是音乐应该是免费的。我的理解是,他希望创作尽可能纯粹,创作出内心真正被时间感动的好音乐,让他从生活的感受中感到快乐和陶醉。受欢迎并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不知道他的学生是否也有同样的创作想法。但他的学生都选择了自己的音乐,而不是他的。而在明显不同的情况下,他还能真诚地为自己的创作感到高兴,这就是我想学习的。事实上,在创作蓬勃发展、艺术品味各异的当下,很难统一大家的审美趣味。这么好的纪录片却很少有人看。相反,烂片很多,观众也很多。挣钱。很多时候好作品被忽视,创作者赚不到钱,观众找不到知音,只能用一句佛缘来安慰自己。但也许我们可以从张宜苏身上学到一些东西:是不是因为我们太在乎自己的感受,所以才会有这种辞职的执念?我们从来没有真正想过别人想要什么快乐。如果别人打心底里喜欢言情小说,只是想写这个,写这个会让他的生活很幸福,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为他感到高兴,就像张宜苏引导的那样他的徒弟们创作出他们想要的歌曲并且快乐的怎么样?

猜你喜欢